标签:
文化读书随笔金门失利战国军将领谈解放军失利原因老照片收藏杂谈 |
国军参战将领谈金门战役我军失利原因
(金门战役中不幸被俘的解放军)
文字辑录/白梅月下客
发生在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的金门战役,是国共双方为争夺金门岛而进行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建制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事后,台湾当局称之为古宁头战役,或古宁头大捷。
胜不足骄,败不足馁。
让我们来看一看,国民党军参战将领刘云瀚(时任国军十二兵团十九军军长)在其回忆文章《风起云涌:记金门古宁头之役》一文中对此次战役我军得失情况的回忆,为求原汁原味,辑录时,对其污蔑中国人民解放军之词未作更动。
“ 一、匪军的得失
1、匪军的优点
(1)作战构想尚称适切:匪军此次进犯金门的作战构想,是奇袭与强袭并用。先在大金门西部登陆,占领西部后再转攻东部,同时另以一部由东部的官澳登陆,相互配合,会攻东部之我军。尔后再分兵一部进攻小金门。由于大金门的地形是像一个哑铃形,在琼林与沙头之间形成一狭窄之腰部,占领此腰部后,即可将金门东西分隔,可以极少数之兵力。阻止我东部之守军向西援助、因此,可将我军分割,而收各个击破之功。匪既不能同时向东西南部行两栖攻击,则此构想尚称适切。
(2)战前准备极为周详:匪军此次进犯本来是很慎重其事,命令指示,亦颇详细,战前准备极为周详,参战部队亦曾施以反复严格之训练,惟为时甚暂。
(3)参战部队均属精选:进犯之匪军均系由匪第廿八及廿九两军中挑选之精锐,并充实其人员与装备,战门力相当坚强。并强调人自为战之独立作战精神。
(4)对船只之管押特为注意:所有押船人员及水手,均特别由各部队中挑选而来,并规定专任押船之责,概不登陆参战。
2、匪军所犯的错误
以下所举匪军的错误,即是匪军致败的原因,兹分述如后:
(1)骄狂轻敌:匪军之计划与准备虽如前述,甚为慎重与周到。但他在精神上之目空一切,以为挟百战百胜之余威,尤以对平潭、厦门、大嶝等岛之探手即得(按:在此以前,匪军尚无对岛屿作战之经验),益增其骄狂之气。于志得意满之余,认为对蕞尔小岛之金门定如采囊取物,垂手可得。大有灭此朝食之气概。以为只要登陆后,即可迫我军不撤退即投降,而仅计其胜,未虑其败。所以在计划中尽是打的如意算盘,对于如果发生意外变化,应如何补救,则全无备用计划。由此可知,匪军根本上未料到,此次所遇之敌人,是如此坚强之劲敌。这是由于他骄狂轻敌之所致,也是‘骄兵必败’之应验。
(2)既无支援亦无增援的两栖登陆战:此次匪军渡海来犯,就其所使用之水运工具及各种条件来说,是够不上称为两栖作战。但就常情而论,要渡过这样一个约六至十公里宽阔,怒涛汹涌的海峡,制海及制空权又掌握在对方手中,在此情况之下,要想去到已有设防的对方海岸突击登陆,至少必需具有若干两栖作战之特性,并须使用若干两栖作战之战术与技术,方可达到目的。但匪军在此役中既无支持又无增援,冒失而来,完全违犯了两栖作战的原财,宜其要惨败。兹再一一分述如下:
──按两栖作战的特性之一,是要以三军统合之力量,在敌人海岸或滩头,形成雷霆万钧之态势以摧毁敌人,方得以顺利登陆,攻占滩头。其另一特性就是岸上战力之逐增性,突击初期,要从最初为零点开始,以后赓续逐渐增强,直至达到远较敌人为优势之兵力,始克占领并巩固滩头阵地,尔后再向内陆扩展。同时更要有海、空支援,以阻绝敌部队的运动而孤立目标区。
──此次匪军进犯金门,既没有海空军的支援掩护,又没有适合登陆用的舰艇来载运登陆部队,仅凭以步兵为主的陆军和古老而又不够数量的水运工具,来实行两栖登陆战,其困难与危险可想而知。因是匪军在我海空军的威胁之下,处处投鼠忌器,行动大受限制。
──就火力支持来说:按登陆部除在水上运动期间,是全失去了战门力量,即上岸的初期乃至滩头阵地未建立之前,仍然是最脆弱的时期。此时若无空军,舰炮及地面炮兵等的火力予以支持,如遇防者的火力狙击及强力抵抗与逆袭,此即面临攸关登陆成败的时期。此役匪军虽然在大嶝、小嶝等岛上配置各种地面火炮三十余门,作为火力支持,但由于口径小,射程短,再加以观测、通信联络等的不良,除了在二十五日凌晨登陆前曾发射了一阵外,以后在双方接近,敌我难辨之时,即不能再得到火力支持。
──再就后续增援来说:由于匪军所使用的渡海工具,全是临时征集的古老木质帆船。且其数量亦不够,仅勉敷第一梯队使用,其第二梯队之运送,必待第一梯队登陆后,原船回航再载运。但他没有预计到,此种船只在平坦的海滩上会被搁浅,根本就不能返航。此为匪军不能得到增援的原因之一。其次潮汐与风向之影响亦大。按第一梯队于二时许高潮登陆后要经过三小时才拂晓,此时纵能占领滩头阵地以待第二梯队之增援,但第二梯队即使有船只回航载运,亦须等待十二个小时以后,下午涨潮时,始能到达增援,故第一梯队能否支持这样久,以待后续部队之来支援,亦是一大问题。再加以船只不易控制,至使各船抢滩先后不一,以致部队建制混乱,掌握与战门均发生极大之不利,这也是由于古老的水运工具所生的缺点。由此可见,影响两栖作战之各项因素太多,如不能周详考虑,精密计划,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矣。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可知匪第一梯队登陆后,既乏支持又得不到增援,这是匪军最大的失算。也是匪军遭致全军覆没的各种原因中之最重大最主要的原因。
(3)情报不灵,判断错误:按匪判断我第十八军祗有第十一师在金门。因此连同第二○一师及第四十师之第一二○团等部,合计判断我军在大金门祗有六个团。至于我第十二兵团之全部转运金门,及第十九军之适时运到金门,则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这是由于匪军情报不灵,判断错误,因而对我军战力估计过低,以致骄狂轻敌,当亦为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一再延迟攻金日期,以致逸失好机:匪军自卅八年九日底进出金厦外围后,原期于十月十二日对金门与厦门同时攻击,后因部队到达过迟及船只征集困难之原因,乃改于十月十五日先攻厦门,准备于十月廿日再攻金门,以后又因船只集中不及,又再延至十月廿四日晚才开始实施。先后延迟了将近两周的时间,致使我第十二兵团之第十九军得以恰好在匪军进犯之前夕及时赶到。这是匪军把好机逸失了而遭致失败之又一原因。
(5)登陆海滩及D日H时之选定问题:策定两栖作战计划时,对登陆海滩及D日H时之选择适当与否,将可决定登陆实施与建立滩头阵地之成败,因而也影响整个战役之成败。而三者是有相互连带的关系。就此役匪军对上述三者的选择而论:其登陆海滩选在金门西部古宁头一带,这本是登陆金门最好的海滩,殊不知这一地区也是防者所严阵以待的地区,因而失去了奇袭之效,而奇袭是使两栖作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至于D日H时问题,则颇值得研究:通常两栖登陆最适合的H时是在清晨。此役匪军选定的D日是十月廿五日,这是金门一年中的大潮日期,因当天的高潮是在凌晨二时四分,所以它的H时就选在二时稍过的高潮时间。度其原因:一则为乘高潮可接近海岸抢滩;再则为乘夜暗,利于隐蔽与奇袭;三则使其船只能利用夜暗回航接运第二梯队。然就实际作战的经过来看,匪军在上述时间登陆后,虽曾收到若干他所期望的利益,但其所受的害处,则不知要超过若干倍。因为上岸后即须在已设访的敌人阵地前实行夜间战门。大部队夜间作战,在平常情况之下困难已经很多,而登陆作战,更是困难倍增。致使匪军尚未恢复建制,与组成滩头阵地之前,即遭我军迅雷不及掩耳之反击,使匪军不但不能立足,且在不到半天之内,即被歼灭过半,这就证明匪军H时选定不当结果。”
[金门战役后,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胡琏(中坐者)在指挥所接受新闻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