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鸿章最瞧不起曾国藩的哪一点

(2011-11-10 17:44:12)
标签:

文化

读书

随笔

曾国藩

李鸿章

老照片

收藏

杂谈

 李鸿章最瞧不起曾国藩的哪一点

 

  李鸿章最瞧不起曾国藩的哪一点

 (李鸿章)

 

 □文/白梅月下客

 

 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的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毁誉参半。

 

 其人生阅历,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光一朝,追随曾国藩——“从曾国籓游,讲求经世之学”,崭露头角——“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同治二朝,在曾国藩举荐下,先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及至镇压捻军;光绪一朝,则致力于洋务运动,舞外交长袖,与列强周旋,先后参与了《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因“长於奏牍,时以曾、李并称”,成为与曾国藩齐名的人物。

 

 作为曾文正公的门生,李鸿章出道得益于曾国藩,按说二人,同属汉臣,服务满清,一前一后,不相伯仲,但,李鸿章恰在一点上最瞧不起自己的恩师,这也正是李鸿章与曾国藩人生最为不同的地方。

 

 

 

 李鸿章最瞧不起曾国藩的哪一点

(曾国藩)

 

 

 据《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八·李鸿章传》载,李鸿章“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籓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

 

 或许是厌倦了官场,或许是迫于外界重压,同治九年(1870年),59岁的曾国藩处置天津教案失当后,引咎卸去直隶总督职,“调补江南”(《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二·曾国藩传》)去了。对此,继恩师直隶总督任的门生李鸿章,颇不以为然,认为引退一途,于国无益,于己无益,既然“受国大任”,只有任怨任谤,“死而后已”。

 

《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八·李鸿章传》载,光绪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3月),72岁的李鸿章“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

 

 曾国藩,遇怨遇谤,知难而退,明哲保身;

 李鸿章,被挟被刺,险中求进,死而后已。

 

 这,恰是这对师生最为不同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