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日本侵华总纲《田中奏折》泄密真相

(2011-08-19 18:20:53)
标签:

文化

历史

人文

日本侵华

《田中奏章》

蔡智堪

英雄无名

老照片

收藏

杂谈

 揭秘:日本侵华总纲《田中奏折》泄密真相

 

 揭秘:日本侵华总纲《田中奏折》泄密真相

(《日本田中内阁侵略满蒙之积极政策》——《田中奏折》)

 

 □文/白梅月下客

 

 1927年4月20日,狂热军国主义分子、日本政友会总裁、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的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

 

 不久,在其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历时11天、旨在研究积极侵华政策的内阁会议——“东方会议”。会后,田中以训示的方式发布了《对华政策纲领》,并写了一道直呈日本天皇的秘密奏章——史称《田中奏折》。

 

 

 揭秘:日本侵华总纲《田中奏折》泄密真相

 (田中义一)

 

 

 在这份奏章中,田中义一全面阐述了日本大陆政策的计划步骤等。对此,美、苏、英等国情报机构均极为重视,遂千方百计打探“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折》详情。恰在此时——1929年2月,中国南京出版的《时事月报》刊出了一条令世人震惊的新闻——《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对《田中奏折》的主要内容予以了公开披露。

 

 该奏章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中亚细亚、小亚细亚、印度及南洋等地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细亚为我国之东疆,永不敢向我侵犯。

 

 这道奏章,还具体规划了日本侵华及其他地区的五个时期和基本战略,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中国、征服世界的狼子野心。

 

 那么,中方是怎样得到这份绝密文件的呢?让我们来看事情的原委:

 

 

 揭秘:日本侵华总纲《田中奏折》泄密真相

(晚年的蔡智堪)

 

 

 上世纪20年代,东京有一位名曰蔡智堪的台湾籍富商,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即在日本、南洋间经商。蔡早年曾参加过同盟会,是一位颇具爱国情操之人,曾多次把自己在与日本上层人士交往中得到的消息通过好友、张学良的秘书王家桢转达给张学良。

 

 1928年6月的一天,蔡智堪收到王家桢一封藏在一块特制糕点内的密信,希望蔡能设法弄到《田中奏折》。由于涉及日本最高机密,想要得到,绝非易事。思之再三,蔡智堪决定从日本政坛少壮派政友会与元老派民政党的矛盾中入手。

 

 其后,蔡智堪分别宴请日本民政党前内务大臣床次竹二、现外务大臣永井柳太郎以及前内务大臣牧野伸显等。通过接触,蔡氏了解到牧野伸显对政友会少壮派军人的嚣张气焰十分不满,有意通过向外泄露少壮派政府的计划来挫一挫他们的锐气。

 

 针对这一情况,蔡智堪遂向牧野伸显提议,由自己把这份绝密材料向外公布。在接受了5000日元的重金后,牧野伸显遂命其妾弟山下勇约妥日皇室书库官,安排蔡氏夜间入内抄取田中奏章。

 

 据蔡智堪后来回忆:“(夜)11点50分,我携带皇室书库专用的黄色册皮大小型三四十张,绿色绡线数团,银锥三支,大小针一包,扮作一个补册工人,携带牧野伯爵交来的金质圆形的‘皇室临时通行牌’(号码72号),由山下勇领路,到达皇城。(次日)0点50分,经‘红叶山下御门’进入书库。田中奏章系用日本内阁奏章专用的‘西内纸’精缮而成,共六七十张,标签‘田中首相奏章’我将炭酸纸装铺原件上,用铅笔以描出。所用炭酸纸系民政党总裁专用的薄质原纸,费时两夜,细心抄毕。”

 

 大功告成,蔡氏喜出望外,电告王家桢:“我务既果,明去赔罪。”

 

 蔡智堪将抄件密藏于皮箱夹层里面后,亲往沈阳,交王家桢手收。王家桢收到文稿后,立即着人翻译并呈报张学良,由张学良指示印制200份分送东北军政各要员,同时,向南京国民政府送去4本。

 

 《田中奏折》公开后,成为国联会议上中日双方舌战的大问题,日方指责《田中奏折》为中国伪造,中方代表则泄露此件系从日本皇室书库抄出。结果,日本当局随即展开追查,皇室书库官山下勇及其以下全体28人悉数免官,不久,蔡智堪亦被捕入狱,私宅被强占,价值200万日元的个人产业也被没收……

 

 冒死抄出《田中奏折》的蔡智堪,其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据有关资料记述,日本投降后的第十年——1955年的10月,蔡智堪因病在台湾故里逝世,享年68岁。

 

 掩卷而思,英雄无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