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国收回威海卫

标签:
文化历史人文外交1930年中国收回威海王家桢老照片收藏杂谈 |
1930年中国收回威海卫
□搜图/文字整理/白梅月下客
(1927年休战纪念日上献花圈的驻威英军)
[1930年10月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王家桢(左二)、威海卫管理公署首任专员徐祖善(左三)在庄士墩的陪同下检阅英军仪仗队]
(1930年10月1日,威海卫归还仪式结束后,庄士墩启程回国)
[1931年10月1日,威海卫管理公署在三角花园建成“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塔高32英尺,寓意不忘32年的殖民沦落史。图片拍摄于1937年]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7月7日,外交部发表宣言,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已届期满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
1930年就威海卫的收回问题,中英双方重开谈判。时,蒋冯阎中原大战在即。南京政府急于收回威海卫,而逐渐向英方妥协,最终,双方商订新约分成专约和协定两部分,双方议定将威海卫及刘公岛与威海港内之群岛于10月1日交还中国,刘公岛仍由英国续租10年,期满后可择情展期。外侨对其在威的财产享有永久租借权。
1930年4月18日,王正廷和蓝普森分别代表中英两国政府签字。至此,中英双方历时8年的交收威海卫谈判终于以中方一再妥协为代价而结束。
1930年6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设立筹办接收威海卫事宜办事处,任命徐祖善为特派员。
1930年9月15日,英国殖民部正式通知庄士敦按原计划将威海卫归还中国。9月23日,国民政府任命外交部次长王家桢为接收威海卫专员。10月1日,由王家桢、徐祖善等官员组成的接收代表团率领300名海军陆战队员分乘海琛、镇海两舰由青岛抵达威海卫。上午10时45分,中英双方在(英)威海卫行政公署举行接收典礼。11时45分,(英)威海卫行政长官庄士敦乘船离威,结束了英国对威海32年的殖民统治。
威海卫为第一个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归还的租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