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日名将佟麟阁灵柩曾秘葬8年

(2010-06-21 17:17:35)
标签:

文化

读书

随笔

芦沟桥事变

抗日名将

佟麟阁

王慎之

谢正凯

柏林寺主持

杂谈

 抗日名将佟麟阁灵柩曾秘葬8年

 

 抗日名将佟麟阁灵柩曾秘葬8年

(1935年,佟麟阁将军与妻子彭静智、次子佟兵在张家口的留影)

 

 □文/搜图/白梅月下客

 

 1937年7月29日,“芦沟桥事变”期间,殉国于南苑芦沟桥畔的国军高级将领,计有两位:一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为该军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佟麟阁将军殒命沙场后,其遗体是如何找到的?日军进入北平后,灵柩又是如何秘藏并躲过日寇搜索的?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或可在罗学蓬先生的《佟麟阁将军殉国之后》一文中找到答案。

 

《佟麟阁将军殉国之后》一文,源于罗学蓬先生对抗日名将佟麟阁将军三女儿佟亦非及其丈夫熊先煜的采访。

 

 

 

            佟麟阁将军遗体寻找的经过

 

 

 据该文载,佟麟阁将军殉国的消息报到佟府,将军夫人彭静智闻听后,一声惨叫,当场昏厥。前来报信、佟麟阁将军生前视若义子的将军副官王慎之提议:“当务之急,先把公馆里的主要人员和贵重物品分别疏散,把活人安顿好,想办法去把副军长的尸体找回来”。

1937年7月30日——白梅月下客注)早上王慎之与寄居在佟府中的将军的一个老卫士谢正凯和北平市红十字会的人一起出了永定门。刚刚经历过杀戮的战场,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他们在东面的一块麦地里找到了佟麟阁将军的尸体将军双腿被机枪子弹打断,头部被炮弹炸烂,全身血肉模糊两人忍悲迅速将忠骸运回了佟”,“亲人们把将军的遗体迎进西花园大客厅”并整容、装殓、入棺。

 

 

 

           佟麟阁将军灵柩改名换姓秘葬

 

 

 日军入城在即,如何保护好将军的灵柩,一时成了难题。在此紧急关头,依旧是王慎之提议:“不如先就近厝在雍和宫以东的柏林寺为”。理由是,佟麟阁将军生前“常去寺里烧香上供,与那儿的住持十分要好”。

 

为防止日军进城后搜寻将军遗体和避免汉奸捣乱,王慎之再次建议,将军遗体厝往柏林寺前,“最好替将军暂时改名换”。

 

不想,这一提议,遭到了将军长女佟雅农的激烈反对,理由是:“父亲活着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尚宁死不屈,人归天了,为国尽忠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还要改名换姓,这样做对得起我父亲、对得起精忠报国的烈士吗?决不能改名换姓!”。

 

最后,深明大义的将军夫人彭静智对子女与家人进行了教育与开导,“北平已危在旦夕,如果北平失守,日军进城后肯定要来一个大搜捕。他们抓谁呀?还不抓我们这些痛打过他们的二十九军的官兵和家属吗?抓家属我们可以躲,可以藏,可是先生的灵柩不能躲避,我们有责任保护先生的遗体决不能让他落到日本人的手里被敌人拿去派用场我同意慎之的主意,柏林寺既然可靠,改名换姓也无妨,今日改姓是为来日扬名,这样做是权宜之计。先生已经为国尽忠,我们活着的人也要为国尽义保护好先生的遗体,就是我们生者为国家尽的一点义务”。

 

就这样,商议停妥后,“王慎之马上去柏林寺与住持联系,借用禅房。当晚(1937年7月30日当晚——白梅月下客注)10时左右,阖家老幼在沉沉夜色掩护下,提箱背包,扶柩离开了东四十条40号佟府”,“将军的灵柩上写着:王思源先生之灵”。

 

 为防备敌特汉奸侦破将军的忠骸秘藏地,王慎之在征得将军夫人彭静智女士的同意后在柏林寺东跨院里买了一块地皮把将军的灵柩埋于地下掩藏地面未留坟冢,只“砌一花池以掩人耳目”。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柏林寺地下秘葬了8年的将军灵柩重见天日,经整理刷新,灵柩前“佟麟阁之灵”5个大字,终于得以铭镌。


    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为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举行隆重的国葬。国葬后,北平西城南沟沿至北沟沿路被命名为“佟麟阁路”。

 寻找将军遗体、对将军灵柩之保护,将军生前副官王慎之、老卫士谢正凯、北平市红十字会以及柏林寺并未留下法号的这位主持,均,功不可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