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嘉峪关海关衙门
1882年,《中俄伊犁条约》规定设嘉峪关海关,因嘉峪关隶属肃州(今酒泉)管辖,海关衙门设肃州北城门外。——题记
□摄影/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
□搜图/文字整理/白梅月下客

(1910年3月19日·肃州·北城门)

(1910年3月19日·肃州·鼓楼南侧)

(1910年3月19日·肃州·鼓楼东侧)


[1910年3月19日·肃州·斯普林格尔德(肃州第一任洋税务官,1882-1896年)的旧海关衙门·内景]


[1910年3月19日·肃州·斯普林格尔德(肃州第一任洋税务官,1882-1896年)的旧海关衙门·北面景色——下面一图中有一骑马人走过]

(1910年3月22日·肃州·嘉峪关)
相关文字链接:
1882年,《中俄伊犁条约》规定设嘉峪关海关,因嘉峪关属肃州管辖,海关衙门设肃州北城门外。此为酒泉历史上最早的海关,第一任海关税务官,为清北洋大臣李鸿章选定的比利时人——斯普林格尔德(汉名林辅臣)。
保罗·斯普林格尔德(Balu
Splingaerd),1842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郊区农村,出身微贱,未受过高等教育,但品格高尚,吃苦耐劳,聪明机智,对劳苦大众有同情心和正义感。23岁时(
1865年8月)以仆人身份随四位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在内蒙古崇礼县西弯子落脚(现为河北省管辖)。当时只是一名助手,主要任务是干零活、做劳务、搞联络、采购物品以及打杂等。因其常与当地百姓打交道,汉语进步很快。26岁时(1868年),到北京谋生,在德国公使馆任警察,对中国语言文化进行了深入学习。因工作关系来往于京津,结识了一些外国朋友,其中包括著名的地质学家德国人李希霍芬。后受雇于这位地质学家,利用协助李希霍芬找矿、担任翻译和助手的机会,深入中国北方地区,走遍了当时中国18个省中的11个,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通。1873年1月,31岁的斯普林格尔德在张家口与一位信教的中国姑娘结婚,他们共同生活了33年,育有三男九女。
1882年,《中俄伊犁条约》规定设嘉峪关(肃州)海关,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选定斯普林格尔德作为朝廷命官担任第一任肃州洋税务官。1882—1896年,斯普林格尔德在肃州共居住了14年。斯普林格尔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断案公正,不循私情,不仅得到朝廷和洋人的赏识,而且在肃州人民中口碑较好,在肃州人眼中他是一位仁爱勤政的朝廷命官。
1905年,63岁的斯普林格尔德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在送三位比利时工程师到甘肃途中,不幸病故于西安一家教会医院。林辅臣儿子、女儿多数留在中国参与洋务活动。目前林氏家族在比利时很有名望,已编辑出版有《林辅臣传》(原文:何端中
文字整理:白梅月下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