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文学枯萎的根子在哪里》有感

(2010-04-13 22:41:13)
标签:

文化

读书

随笔

作家

作品

读者

文学枯萎

根子探因

长笑

《亮剑》

杂谈

 读《文学枯萎的根子在哪里》有感

读《文学枯萎的根子在哪里》有感

 □文/白梅月下客

 

 为作家协会会员的长笑先生从作协内部查找了“文学枯萎的根子”所在,同时,于《文学枯萎的根子在哪里》一文中,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局外人的笔者,对长笑先生的加强领导”“让热爱文学,懂文学,而又不搞创作的人来领导作协”、“解放思想”、“一定要面向大众,面向文学的读者或者未来的读者”“设立文学频道”、“减少作协会员”、“杜绝倒卖书号,减少烂出书,清除所有的垃圾书籍”、“提高编审作者待遇”、“给每年的重点作品做做广告”、“杜绝腐败”等观点与提法,深表赞同。

 

 就文学枯萎的根子问题,门外汉的笔者,尝试着谈点自己的感慨。

 

 现阶段的文学为什么会枯萎?

 

 冲击。于文学载体言,网络冲击、影视剧冲击、讲坛冲击、娱乐圈冲击、盗版书冲击。。。于生活讲,短平快的节奏冲击,于作家队伍讲,功利主义冲击

 

 作家。外面的世界的确精彩,内心的世界充满无奈。于此心态情形与形势下,有多少作家会安于书斋生活,为了文学的圣洁与严肃性而去精心创作?网络写手的收入并不比“编审作者待遇”低,粗制滥造,甚或胡编乱造的文字更易赚人眼球。作家出作品并非只为了那白的黄的,但,没有这些又如何体现一部文学精品的价值(自然,并非惟一价值)?

 

 作家队伍受到了外界的冲击与诱惑,不去精心创作、吃老本、坐享其成、乐守田园,甚或跳槽去讲什么《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去研究什么男欢女爱真情事,这样的大小作家,不在少数。一部《石头记》并非中国文学的全部!!!一部《废都》似乎更印证了那位作家才思的枯竭

 

 读者。当今时代,并非文学作品没有了读者,也不是喜欢文学的人(真正喜欢文学的人即便不增多,也绝对不会减少,这种喜欢,出自骨子,多年养成)在减少,实在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少,读者们只好无奈的转移了目光。都梁的《亮剑》,笔者经同学推荐、介绍,借来一读,事隔四年之后才有了影视剧,遗憾的是没有拍全。

 

 作品。甭说精品了,这几年,长篇小说,几乎见不到。

 

 作家、作品与读者间,三位一体、相辅相成。

 

 外界的冲击,带来作家队伍的松散,队伍的不敬业,致使精品少出,精品少出挫伤了读者,读者的移情别恋,带来了作家的望文兴叹。

 

 守住寂寞与严肃文学阵地的作家是真作家,

 为文学枯萎而呐喊者是浇文学之树的园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