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篆刻欣赏

□图片制作/文字整理/白梅月下客
齐白石(1863--1957),中国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兰亭,号濒生,字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阿芝、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等。

(阿芝
1883年启用 自刻)

(萍翁
1903年启用 自刻——白梅月下客最喜此枚印)

(木居士 1920年4月启用
自刻——白梅月下客最赞此枚印)

(老齐
1921年启用 自刻)

(白石翁
1934年9月启用 自刻)

(齐大
1935年启用 自刻)
“齐大”,自用朱文印,“齐”字采用简写,全印七根垂线,造成变化。由左到右审视,第一根垂线上粗下尖细,微有弯意,上段粗线,补足了残边的空缺;第二条稍短,微向外弯;第三条粗细有点变化,微向中弯,也稍长;第四条最为尖细挺劲,微断而直插印底;第五条特别紧靠左线而微收,末端稍钝微向左弯;第六条间距比前两条间稍宽,末端锐利;末条相距最大,上粗下细,向右下角斜插粘边,另外,仅有的两条横线一高一低,“齐”字三个三角形变化不一,角有全有残,四边粗细不等,极尽变化,给人一种坚忍不拔、气势纵横、凌厉无比的美感。

(家在清风雅雨间)

(我负人人当负我)

(白石
1936年启用 自刻)

(白石
1936年3月启用 自刻)
“白石”两字的两个方口,呈上下、大小错落排列,使两个字的重心有了变化。而“白”三画的间距也不平均,“日”上的一竖一撇似篆似隶,与“白”字一长横各有穿插之妙,这一撇即起了隔开两字方口横线条的作用,又在左下方的大块留空处,增添了灵动之感。
“石”之一横一 撇
,都与边平行,一取斜势,一取弧线,既破了直线平行的僵直感,又使全印横平竖直的布局,显出平中有奇,静中有动的境界来。这方印,可算是白石朱文留空的代表作。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多字白文巨印,全印基调是满目纵横排列的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正或斜,或疏或密,显示出线条的节律美。在留红上,也因为天成自然,故而被分割的空间块面,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八硕楼”,斋馆印,此印“八”字只两笔,大胆留红之效果,比起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并不逊色。下半部有九根垂笔,由于在长短、尖锐、间距等方面加以变化,故无雷同呆板之感。线条间的并笔,避免了琐碎之敝,呈现出一种欹斜剥落的奇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