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墓真伪与《三国演义》何干?

(2010-01-24 23:46:51)
标签:

文化

读书

随笔

《三国演义》

历史文献

王力群

曹操墓

杂谈

那墓真伪与《三国演义》何干?

 

□文/白梅月下客

 

读了王力群先生“(2010-01-22 12:22:47)” 的新浪博文《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后,有如下感慨:

 

王力群先生并非是为了真正释“文学对曹操这一特定历史人物的解读造成了人们对历史上真实曹操的误读”之惑。

 

不是吗?要不,王力群教授如何首句便及“安阳曹操墓的考古发现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社会争议”?继之又及“曹操墓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与曹操知名度之高干系甚大”?再及“这么一个大名人的墓被发现了,那还了得?”???

 

在笔者看来,王力群教授为此文,无非想达到如下之目的:

 

1、“安阳西高穴”大墓即为“曹操墓”,此为真!

2、因何公众不认可?

3、《三国演义》惹的祸——曹操奸诈。

4、曹操奸诈说不成立——“信史无载”。

5、奸诈一说假,“疑冢”说,亦假。

6、“疑冢”说既然不成立,那么,“安阳西高穴”大墓即“曹操墓”,为真。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一,因何公众不认可。

 

证据明显缺失。不是吗?那么,不妨拿出足够的证据——至少中科院的“专家、学者、各路英雄”们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说法(不需要再重复引用了吧?)!

 

笔者建议,不妨一等。

 

其二,《三国演义》惹的祸——曹操奸诈

 

曹操不奸诈吗?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曹操之“奇”,“世人未之”,奸诈否?或许,称“少机警,有权数”更好听些,但,“权数”中有无奸诈?支撑“权数”的又是些什么

 

其三,“信史无载”,“疑冢”说亦假。

 

“曹操真有七十二疑冢吗?信史无载,但今人多信此说”(王力群教授语)。

 

诚然,“信史无载”不可信。而“非信史”有载,就一定不是历史的事实与真相吗?就意味着亦假?

 

其四,“疑冢”说既然不成立,那么,“安阳西高穴”大墓即“曹操墓”,为真。

 

《三国演义》的广流传造就了曹操异乎寻常的知名度,也造就了曹操‘奸诈’的恶评;更奇特的是这一恶评竟然成为曹操的定评。真是成也《三国》,败也《三国》。曹操奸诈的形象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老百姓的认同,这种高度一致的认同度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人物中也是一个奇迹。

 

按理说,了解曹操,最起码得去读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读读曹操现存的诗文。但谁愿意这样去认识曹操呢?历史文献记载的曹操和普通大众眼中的曹操区别实在大得很!这是谁惹的祸?文学!是《三国演义》影响了中国人对曹操的认知历史文献告诉我们:曹操是个英雄!他是一位具有非凡的政治胆略的政治家,也一位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理论修养的军事家,他的诗文还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但是,谁愿听历史文献的意见?历史对曹操的解读远不及文学对曹操的解读!真不知道这是曹操的悲哀还是曹操的幸运?

 

文学对曹操这一特定历史人物的解读造成了人们对历史上真实曹操的误读,而且,这种误几乎是无法改变的。

 

从《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解读我们看到了文学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具有多么大的威力!”(还是王力群教授语)

 

“历史文献”记载的就一定都真?

 

那么,请教王力群先生:您对您曾在CCTV—10《百家讲坛》解读的《史记》之《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是如何看的呢?今人想了解“五帝”倒是“愿听历史文献的意见”了,可,那里面记载的就都可信?就都真?

 

“290(250+38+2)”的人才相信!!!

 

文学作品与历史文献的共同精彩,丰富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出土物证与历史文献的相辅相成,成就了考古界与时人解疑释惑的必信。

 

“曹操墓”真伪与《三国演义》何干?

 

 

附:王力群先生“(2010-01-22 12:22:47)”新浪博文《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原文

 

那墓真伪与《三国演义》何干?
    王力群先生“(2010-01-22 12:22:47)”《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一文部分截图

 

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

 

安阳曹操墓的考古发现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社会争议。中国百年考古史上几乎没有一次考古发现能够引来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安阳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化史、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是,这件彪炳史册的煌煌大事当时仅在学人中引发了一场地震,普通百姓并未关注这一重大文化事件。

 

西安的兵马俑尽管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但在当时特定的年代里,空前的考古发现也未引发空前的关注。

 

曹操墓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与曹操知名度之高干系甚大。

 

在中国古代史上,曹操虽未称帝,可是他的知名度却比一般二般的帝王都高得多。两汉四百年、二十多位皇帝,知名度高的只有汉高祖刘邦与汉武帝刘彻,其他汉代皇帝知名度都远远逊于曹操。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与汉武帝刘彻,知名度大概不比曹操高多少。说起曹操,中国老百姓谁都能说个子丑寅卯,一二三四,甚至可以出曹操的许多逸闻趣事。

 

这么一个大名人的墓被发现了,那还了得?无怪乎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纷纷给予大幅报导;专家、学者、各路英雄、草根都卷入了这场热议。

 

曹操不仅是个超级明星,而且还是一个恶名昭著的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说曹操,曹操就盗!曹操盗掘了梁孝王的墓。真是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河南安阳曹操墓争议的焦点是:这是不是曹操墓?历史上曾经广泛流传着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故事,安阳怎么可能发掘出曹操墓呢?曹操哪么奸诈,怎么可能让后人挖到他的墓呢?疑问一个接着一个。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将次相州》诗曰:“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另一位宋代诗人京镗《曹操疑冢》诗云:“疑冢多留七十余,谋身自谓永无虞。不知三马同槽梦,曾为儿孙远虑无。”这是今存文献中最早提及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两首诗篇。可见,从宋代开始,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之说就开始广泛流传,王安石诗中的“八九丘”,京镗诗中的“七十余”,均指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曹操真有七十二疑冢吗?信史无载,但今人多信此说。今人为什么相信此说呢?曹操奸诈啊!为什么认定曹操奸诈呢?《三国演义》就是这样写的啊!

 

《三国演义》的广流传造就了曹操异乎寻常的知名度,也造就了曹操“奸诈”的恶评;更奇特的是这一恶评竟然成为曹操的定评。真是成也《三国》,败也《三国》。曹操奸诈的形象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老百姓的认同,这种高度一致的认同度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人物中也是一个奇迹。

按理说,了解曹操,最起码得去读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读读曹操现存的诗文。但谁愿意这样去认识曹操呢?历史文献记载的曹操和普通大众眼中的曹操区别实在大得很!这是谁惹的祸?文学!是《三国演义》影响了中国人对曹操的认知。历史文献告诉我们:曹操是个英雄!他是一位具有非凡的政治胆略的政治家,也一位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理论修养的军事家,他的诗文还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但是,谁愿听历史文献的意见?历史对曹操的解读远不及文学对曹操的解读!真不知道这是曹操的悲哀还是曹操的幸运?

 

文学对曹操这一特定历史人物的解读造成了人们对历史上真实曹操的误读,而且,这种误几乎是无法改变的。

 

从《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解读我们看到了文学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具有多么大的威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