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44个汉字争议王力群钱文忠马未都易中天余秋雨 |
王力群、钱文忠、马未都:祖宗之“法”需慎变
□文/白梅月下客
应当说,新浪网上关于44个汉字“整形手术”一说的始作俑者为王力群。
或许是力群教授的这一比喻十分恰当,或许是其观点、论点正确,于是乎,先有8月21日9点56分钱文忠教授的《汉字整容,动刀慎重》,继有本年同月同日13点56分马未都先生的《第四百六十六篇•44个字》,分别各陈己见、同归一点——祖宗之“法”需慎变。
这种所谓“慎变”的担忧,说到底,是不赞同。不是吗?“要实用”、“动刀慎用”、“我们没这个权力。文字是祖先创造的”。。。,这些,貌似担忧,实则反对:
王力群:“下一轮将要被整容的还有哪些汉字?我们只能等着被整容了”!
钱文忠:“我非常认同王教授的‘汉字要美,更要实用!’的意见。。。对待文字是必须慎之又慎的,动一字而牵涉之广,是我们都无法预判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很多顶尖的专家参与了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工作,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态度更是非常严谨,真可以说是戒慎戒惧、如履薄冰。他们动一个字,都要往复讨论,慎之又慎。已故的季羡林先生曾经和我谈过这些情况,他很自豪地说,其中有一个字,就是根据他的提议,经过广泛讨论后才确定的。只可惜,我一时间找不到恩师谈话的记录,忘了是哪一个字。
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言,“公众关注本是好事,说明今天公众意识的增强,开始关心公共事物”,
44个汉字,说到底,为什么改?三位教授仔细探究过吗?
若探究过,那为什么不将自己探究的结果公之于众呢?
若没有探究过,那为什么要表示出这样的“担忧”呢?
最为滑稽的是立群教授——“现在的事实是,中国大陆约有十亿人需要重新学写这44个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44个字确实不多,但是,需要重新学写这44个字的将是十亿人!在书本、报刊、电视上认读这44个字并不难,但是,要十亿人重新学会正确书写这44个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44个字一旦法定下来,原来的写法就是错字”!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的又岂在“重新学会正确书写这44个字”?而后来,走没走通呢?
现在,易中天先生没有就此44字发表意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余秋雨先生在此事上是否会与易中天先生的观点一致,亦未可知。
专家、学者、教授、精英表不表态是一回事,表了态,事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争论是一种姿态,反对,当然,也是一种姿态。
这44个汉字,在本应首先助其“变法”、传播的“教授、学者、精英”中得到了抵制,或许,真如王力群教授所言——“无奈!现实中国真正需要整容的恰恰不是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