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这次真的没“耍飙”

标签:
文化随笔北京电视台阅历易中天余秋雨林白姜华史不凡杂谈 |
易中天这次真的没“耍飙”
□文/白梅月下客
今晨,伴着笑声看完了《易中天做客“非常网络”》的视频,总的感觉是易中天的机智令北京电视台的两位节目主持(主播)人黯然失色。
这段视频,按出场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1、林白一人;
2、林白、易中天两人;
3、林白、姜华、易中天三人;
4、林白、姜华、易中天、“小易中天”——史不凡四人。
从发言的多寡上看,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主持人林白先是侃侃而谈,继之自己抖机灵,结果为易中天的机智回答竟“噎”得一时不知从何谈起,或者说,原来准备的采访计划,近乎打乱。期间,易中天与史不凡间的对话,更像是两人一逗一捧的相声。这点,从听众、观众的掌声、笑声足见其精彩度。
如果说易中天对余秋雨的捐款一事是剔牙“品收据”——吃饱了撑的,这次的对话林白、姜华,可真的是回答机智、幽默、风趣,使林白确乎临场少语、无语,白了脸、白了眼、白白地被羞臊了一番。
看问题,总要看全面。任何的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均不足取。从视频看,这次的访谈,作为80后一代的林白直呼“易中天”竟不下三次,而易中天先生则自始至终称其为“小兄弟”,不仅对林白,对史不凡亦如是。这里面,看不出易中天对林白、对北京电视台、对媒体有什么不尊重,相反,直到易中天先生唱歌前要水喝时才由一名女工作人员提供上一瓶矿泉水来,实在是北京电视台对一位学者缺乏应有的礼貌与尊重,也是不应有的策划失误。
相对于易中天先生的机敏思维与言谈上的滔滔不绝,林白、姜华除了尴尬外依旧是尴尬。看一个访谈节目,要置身于当时的环境,既看到回答,更应看到提问。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前后后发问的经过要基本了解后,才能下结论。
易中天这次没“耍飙”。相反,回答的真是相当精彩:
“其实,无字书比有字书更重要”。
“不是任何阅历都可能成为财富,要把人生阅历变成财富,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是要体验,第二是要反思”。
林白、姜华不妨将这段访谈易中天的阅历,经体验、反思后,变成财富。
(终于争取了一瓶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