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牢骚: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
□文/白梅月下客
困意渐渐袭来,续接的烟已不能打起精神。人是要有一定与一种精神的。精神又是内在的,不可以烟而就的。烟吸得过了,便有了烟鬼的称谓,酒依赖久了则成了酒鬼。
鬼,人是怕的。而鬼也怕恶人。与其说鬼怕恶人,倒不如说鬼怕正人。正人往往是君子,于是,君子正人正人君子的便流行了开来。余秋雨先生不知从何处生出了感慨——“在文化上,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其实,小人之所以小,正是有了君子的君。遇事君子不与小人辩,不与小人争,啐一脸唾沫随便揩,一则显得自己大度,君子之风,二则彰显自己真君子也,确实不需要与小人计较与一般见识,清高无比比,而这些,恰恰是小人敢于戏耍与挑战君子的斗胆放胆之处。
余秋雨先生认为,“在文化上,君子总斗不过小人”。这说明,至少君子曾与小人斗过,只是输掉了而已。与小人斗的君子有输有赢,不与小人一般见识,不与小人斗的君子,无所谓为输与赢。那么,这“在文化上,君子总斗不过小人”一说的依据何在呢?或许是余秋雨先生“我已经听到了提醒准备结束演讲的预备铃声”,只好匆匆举例,匆匆下结论了。
余秋雨先生“在两岸经贸论坛上的专题报告”的题目是“君子人格”,自己也在“(2009-07-20 18:05:22)”的博文“秋雨按”中谈到了“我的专题报告原定的标题是《从文本传承到精神传承》,其中的核心观点,是根据文化人类学关于集体人格的思维,认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君子人格”。这个观点在学术上有点艰深,在专题报告中我只能用通俗而轻松的语言来表述”,可这最后的一说、一例,不免使只读了博文而未听过现场报告、感受现场听众气氛的笔者充满了不解,“在文化上,君子总斗不过小人”,与小人斗的君子,不与小人一般见识、不与小人斗的君子他们的君子人格均相同吗?
不与小人斗者是孱头。与小人斗者,别说是君子正气凛然、使命感的必需,即便是普通之人用以自卫,也是应有的“人格”。莫非,余秋雨先生“在两岸经贸论坛上”灌输这种“总斗不过”的思想,是在让那些“在文化上”与小人斗着的君子们气馁起来、软弱起来、主动败下阵来不成?莫非,这是余秋雨先生为君子多年,也曾争斗过之后而发出的肺腑牢骚?
余秋雨别的都不欠缺,欠缺的就是拿出强有力的证据, 驭“君子之风”,回敬小人。

(余秋雨先生博客截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