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又何尝不是一种浮躁?

(2009-07-17 02:36:33)
标签:

文化

随笔

百家讲坛

文人

毛笔

学者

季羡林

樊锦诗

敦煌

杂谈

 热,又何尝不是一种浮躁?

 

 热,又何尝不是一种浮躁?

(樊锦诗,女, 1938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任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等)

 

 □文/白梅月下客

 

 吝啬的雨下过又停,这闷热的夜依旧难以入睡。不知灯下如己这般敲打键盘的还有多少?想想民国期间的那些文人,写文字多是用了毛笔,为文的目的多是为了养家,而今的人们,电脑旁的操作,多是些随意的博客。

 

 这才几年的光景,电脑已成为了码字的必须,想来,社会总在进步与发展。油灯与电灯,毛笔、自来水笔与电脑,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时代下,人们的思想呢?针砭时弊的文字,文字中的深邃思想,即便到了今天电脑普及的时代,又有多少?能给人心灵带来震撼的文字、原创的文字又有多少?

 

 鲁迅走了,季羡林走了,剩下的学者呢?文人呢?他们又在忙些什么?起了个道德底线的名堂,登上了《百家讲坛》的人便可对没有登过《百家讲坛》却照样是学者的人掀起“捐款门”的博客抨击狂潮,这场闹剧,出示了自己的收据为了收场,不打理自己的博客他人代劳成了回应。细算算,这些所谓的热,不是一种浮躁吗?大概潜心向学,实在青灯孤影,寂寞难耐,大概追捧之声确乎可以让人忘乎所以,大概学者之间不热讽舌剑,便不会压下内心深处的那份小气与嫉妒,大概不在媒体面前扔出点异样的话语便容易使人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文人学者间的斗嘴斗气,或许是出于性别的缘故,女性中极少见到。有时想来,男子的气量确乎不如女子。敦煌女儿樊锦诗,默默的为了敦煌瑰宝奉献了大半生,知道她的人又有多少?

 

 季羡林是为了东方学樊锦诗是为了敦煌学这些不浮躁的人恰恰处在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