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的“狂”
□文/白梅月下客
4月18日的新浪博客首页上有一篇题为《易中天:中国高校如同养鸡场》的文字。读罢此文,既感到了走下《百家讲坛》后的易中天与听众读者间的距离拉近,又感受了易先生的“狂”。
这篇原题《易中天访谈》的文字,以对话体加标题的形式,着重“访谈”了两件事:学术要讨论“真问题”、莫让高校成养鸡场。
如果说易中天先生做“跨学科研究”是狂,那是冤枉。没有哪家教育部规定,“学中文的”就不“可以讲历史、讲哲学”。凡没有明令禁止的,应当认可为可行或默许。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三国、讲诸子”还是蛮不错的,不然也不会有“央视《百家讲坛》已经不似当初的红火,然而易中天在大陆仍保持着超高的人气”一说了。
人气是人气,有人气却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负责任的狂妄乱讲。说人家易中天先生“狂”,自然要有根据。如果您感兴趣,我们往下看。
在凤凰周刊记者吴海云问及“在您看来,中国历史上学术最繁荣的时代是哪一段?”时,易中天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那当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了。我还认真地思考过原因,发现学术繁荣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自由的空间、宽容的精神和真诚的愿望。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士人,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今天跑到这个国家,明天跑到那个国家,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各国的君主、诸侯、大夫,也很大度。没有谁搞‘思想言论罪’,更没有谁一言不合,就拎起刀来杀人。他们顶多也就是不听你的,然后客客气气把你打发走,打发得不客气、不体面,还要挨骂。这才出现了百家争鸣,才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战国也才成为我们民族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我非常希望知识界,也包括广大民众,当你听到不同观点的时候,第一不要骂人;第二不要在对方的动机上做道德文章;第三换位思维,想一想对方有没有对方的道理。另外,我们还要有真诚的愿望。我们讨论的,应该是‘真问题’,不是‘伪问题’。争论‘伪问题’,那不叫‘争鸣’,叫‘扯淡’。即便扯得人模狗样,引文、注释、关键词一应俱全,也是‘认真的扯淡’。现在我们的学术界,诸如此类的玩意很是不少,有的还能申请‘国家级课题’,真让我这样‘不想当将军’的‘厨子’望洋兴叹,自愧不如”。
易先生所讲的有一定的道理,但道理终归是要讲并带头身体力行与遵循的。易先生“非常希望知识界,也包括广大民众,当你听到不同观点的时候,第一不要骂人”,为什么此文一开头便有自己的“可以骂教育部么?”一句?又为什么在自己认为讨论的不是“真问题” 之后便断言是“伪问题”?还忿忿然的来上一句“争论‘伪问题’,那不叫‘争鸣’,叫‘扯淡’”?!作为一名学者、教授,要求别人做到的,难道自己不应该先做到?!
在凤凰周刊记者谈到“听起来,您对现在国内学术圈的气氛很不满啊!”时,易中天先生是怎么回答的呢?——“太差了!”事实果如先生所说吗?
“学者之间由于学术观点不同,发展为人身攻击,发展为两边的学生分成两个阵营,然后互相整对方的学生”,这的确令人憎恶!但,记者所问为“国内学术圈的气氛”,如果真如先生所言是“太差了”,那,当今的学术圈岂不成了乌烟瘴气的名利场?个别现象能代表主流吗?一所大学、三所、五所大学能涵盖了整个学术圈?
在凤凰周刊谈到“好像您对现在的学生也不太满意”时,易中天先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易中天:“他们确实不行嘛!现在一些小愤青成天说我学术功底不行,我看他们才不行”。
自己的学生有点过激的言论,作为学者、长辈,就可以骂他们为“小愤青”吗?如果他们行,学教双方恐怕早就换位了。学者的身份,易中天先生或许不在乎,但“为人师表”的古训却不应该忘记!
易中天先生更令人瞠目的“狂”还在后面。
当凤凰周刊问及其“一整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您有没有向教育部提交这一方案?”时,易中天先生反问:“为什么要向教育部提交?在我看来,教育部最好什么都别管,学学‘无为而治’,好好领会‘不折腾’的精神。大学的事情就该让校长管”。
“大学的事情就该让校长管”一点不错,但“教育部最好什么都别管”,那设立教育部干什么?去养一群不作为的官吏,在那地“无为而治”的尸位素餐?易中天先生这不是在“在我看来”了,而是在教训教育部——“学学‘无为而治’,好好领会‘不折腾’的精神”与规划教育部的未来了!这难道还不是“狂”吗?
如果不是,那再往下看。
在凤凰周刊问及“那您建议中国知识分子整体性地走上屏幕,跟您抢饭碗么?”时,易中天先生回答:“说实话,我不赞成。‘整体性地’走出书斋,走向大众,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干嘛倾巢而出呢?总得有人看家吧?再说了,统统出走,走得出去吗?你以为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就容易呀?实话实说,难得很!首先,你要豁得出去,比方说,不怕别人说你‘不务正业’,不在乎丛林中的暗箭难防,舍得掉体制内的种种好处;其次,还得能让大众接受。别以为你是什么牛逼哄哄的‘大学者’、‘大人物’,肯‘放下架子’走向大众,大众就会感恩戴德夹道欢迎。没有的事!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也不在乎谁,人家凭什么呀?你得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才行。由此可见,走出书斋要有胆,走向大众要有才。这两条,我看十有八九做不到。所以我的意见是十之八九留在书斋,百分之五走向大众,还有百分之五不妨观望游移。依我看,那百分之五能够不受干扰地走到底,就阿弥陀佛了”。
“走出书斋要有胆,走向大众要有才。这两条,我看十有八九做不到”,那现在谁做到了呢?——我!我易中天!
易中天先生狂不狂?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