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玄奘:捧出来的瑕疵

(2009-02-05 21:22:35)
标签:

文化

历史

玄奘法师

容光

瑕疵

功利思想

印度

杂谈

   玄奘:捧出来的瑕疵

    欲为诸佛龙象
    先做众生马牛
    ——题记

    玄奘:捧出来的瑕疵
    □文/白梅月下客

    钱文忠教授在《玄奘西游记•晚年风波》一集中,提到了玄奘法师晚年的几处败笔之作:打压排挤印度僧人出长安、上书唐高宗改“道儒佛”的信仰排列顺序、僧尼享有法外特权等等。


    是否“瑕不掩瑜”不论,来侃侃,因何出现这样的事。


    作为海归中国的第一个人,玄奘法师无疑是成功的,由当年的偷渡西行,到归来时的万人空巷,玄奘法师的此行可谓功德圆满,别样容光。但容光归容光,玄奘并不看重这些,玄奘更求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择一清静地,专注自己所求经卷的翻译。归国初始的玄奘,想法与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想法也只能是你的想法,皇帝老儿们却不这样认为。


    从唐太宗到唐高宗,在欣赏玄奘才学,将其当作了如李白般的文学侍从加以充分利用外,更多了百倍的提防与小心:你的名望如此之大、号召力如此之强,倘有一天登高望呼,树旗叛乱,那还了得?有此顾虑,不放玄奘出自己的掌控之中也便成情理中事了。


    不放也便不放,这三番五次的召见,或美其名曰讲经,或美其名曰论辩,或美其名曰度人。。。这些“软刀子”,也真够一个出世之人受的了。在一片屡屡召见封赏、连连歌功颂德的叫好声里,能说这功利思想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回归”了玄奘?


    晚年的玄奘,打压并挤走了东来的印度僧侣,居然还在僧侣客死“瘴气之地”后,将其带来的500经卷弄到了己手,这如何解释?晚年的唐僧,居然也犯起了糊涂,飘飘然地提出了特权事、顺序案,这不是功利思想在作怪,又是什么?


 

    遭严词拒绝,是唐高宗政治统治的必须。

    碰壁,则是玄奘法师受捧日久瑕疵出现的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