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鉴赏书画时常用的15方玺印
□文/图片制作/白梅月下客
欣赏古画书帖,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情趣。若认为是高雅,也可,倘说这是打发无聊的时光,也行。其实,你只要感兴趣便会从中找到不少的乐趣。故宫的书画,研究员、副研究员们常见,好处是现在互联网、传统书画鉴赏书上,这些古字画书作,即便不是原件,也容易看到。仔细观察总结,亦有收益。笔者在追寻收藏界前辈项元汴历史脚步的同时,也特意留意了一下乾隆皇帝在鉴赏书画时常用的一些玺印,结合手头的资料,大致归拢了归拢,主要有着如下的15方(按名称区分)玺印,自然,限于自己的学识之浅,不免洋相百出,感兴趣者不妨作了那生活的消遣看,书画界的师友们请予批评指正:
乾隆鉴赏书画时常用的15方玺印
名称
数量
形制
(方)
“乾隆御览之宝”
2
小篆朱文长方形印
小篆朱文椭圆形印
“乾隆鉴赏”
1
大篆白文椭圆形印
“三希堂精鉴玺”
1
小篆朱文长方形印
“御书房鉴藏宝”
1
小篆朱文椭圆形印
“石渠宝笈”
1
小篆朱文长方形印
“石渠定鉴”
1
小篆朱文长方形印
“宝笈重编”
1
小篆白文长方形印
“乾隆宸翰”
1
小篆朱文正方形印
“古稀天子”
1
小篆朱文圆形印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1
小篆朱文正方形印
“太上皇帝之宝”
1
小篆朱文正方形印
“宜子孙”
1
小篆白文正方形印
“养心殿鉴藏宝”
1
小篆朱文长方形印
“太上皇帝”
1
小篆朱文正方形印
“乾隆御玩”
1
小篆白文正方形印
乾隆帝的“三希堂精鉴玺”(小篆朱文长方形印)和“宜子孙”(小篆白文正方形印),最常用,且永远是钤盖在一起的,两印一上一下,紧紧相随。印间距,一般为“宜子孙”印之高度一半或一半多些须。
一般情况下,“乾隆御览之宝”(小篆朱文椭圆形印)钤盖在“乾隆鉴赏”(小篆白文椭圆形印)的上首(即右上方)“乾隆御览之宝”钤盖在“乾隆鉴赏”印下首的情况,出现极少。
乾隆直至宣统七朝皇帝鉴赏印,从未在一幅清宫藏画或书作中出现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