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未都究竟有哪些地方与别人不同

(2008-08-02 16:32:18)
标签:

文化

文物收藏

百家讲坛

中国画

马未都

杂感

杂谈

休闲

    马未都究竟有哪些地方与别人不同
 
     □文/白梅月下客
 
    《百家讲坛》外,了解马未都先生的主要处所便是新浪网上马先生的博客了。常自问,众多的收藏界人士中,马未都究竟有哪些地方与别人不同?梳理了一下,大致有:
 
    过过眼即我有”的豁达收藏观。收藏,需要品位、品味,更需要金钱的支撑。不是所有的人不喜欢收藏,而是或囿于知识面的欠缺,或困顿于金钱,常与自己所钟爱的文物无奈一别,别去后,耿耿于怀者有,抱憾终生者有,甚至挖空了心思,他途而企占有者更有。此种背景下,提出“过过眼即我有”的收藏观,便显得十分的难得与大度。毕竟,好东西人人喜欢,可好物件不可能集于一人之手,即便是博物馆,也不可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网尽天下所有文物。若收藏是为了获利,当不在此文论及之列,若说你是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便有过或正在进行着物物交换、款物互兑,也不妨接受并支持马先生的上述观点。物件不一定为我所有,但围绕其身而发生的文化内涵,能为我吸收,便是最大的拥有。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收藏品也逃不出这五行,文物也有寿命,而附着在文物身上的底蕴文化却是无形的,此一点,恰是真正需要我们所应收藏的。因此,以一种达观的心态来对待收藏,是每一个不以此盈利的人所应思考的事
 
    马先生的第二个过人之处,是其独到的眼光。曾去马先生的博客中参观。或是出于多年的收藏习惯,或是专业需要使然,马先生的相册中收藏有一幅《高僧观棋图》,此图,估计马先生十分赏识,笔者也曾在参观其博客时见到过此图,如果不是看到下面的标题,笔者也便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幅普通的中国画。而一些喜欢绘画的人,则多从构图、用笔、着色以及工笔写意的画风上来读此图,但马先生于此图上,却看到了几案与榻的式样。其实,类似这样的古画,我们稍加留意,也不是十分的难见,但从中国画中吸收家具收藏方面的知识与营养,却非没有一定眼光的人可以随便做到。这一点,恰是笔者深感马先生的确过人的地方。
 
    至于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的举办者、第一个收藏界走上《百家讲坛》的人。。。这些,于此笔者不复论及了。
 
    笔者为此文,无意为马未都先生唱喜歌,更无意吹抬与批评哪一个人,笔者只是感到,与其在那里一口一个“古董商”、“文物贩子”的不屑,莫如下了网、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么咱就是技不如人
 
    个人观点,并不求得认同。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