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摘抄·引用·伪作及其他

(2008-07-19 22:51:48)
标签:

文化

随笔

杂文

杂谈

 摘抄·引用·伪作及其他

 

 □文/白梅月下客

 

 有一句较为通俗的话叫“写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与朋友聊起这件事来,也说,抄的不露痕迹便是高手。可再怎么琢磨,这也总不叫个事。

 

 自然,网络上的资料图片可以用来共享,文化属于大众,也重在传播。但,一些好的文章、视频、图片(自然不是指自己的),毕竟是付出了原创者的心血,随意的拿来当作自己的东西而不注明出处,便是对原创者的不尊重。几日前,翻阅《新晨报》,见到了新浪网首页上所登载过的文章——《古代唯一女状元如何跟孔子叫板》,这篇作者为“水银河”的文字,只用了“Shyh”来相代。如果你感觉这已经变了味,我说,这还是好的。有的见过的文字,版本不老少,可几乎千篇一律的不见那原作者的名字。比如,几日前自己看到的《时间钻戒》一文,不经意间网上一搜,竟有着好多的版本,而同样是上面说的《新晨报》上,作者则为爱华。于是,转载过后也便没有更改,以“爱华”为了原创者。走笔于此,倒使自己想起了“范跑跑”,大概目前只有他的文字可能没有人去不加说明的拿来当作自己的东西用此外,便不好讲。所以,一篇网上的美文,有时很难查到原创者《老照片》亦是如此拍照者不好找到,原上传者则可以标明,但,即便你想这样做,可你也根本无法确定,因为网络上的同一张图片,也有着320×320、800x600、2122x1934、180x106。。。的不同版本,作者还不是一个人,这让引用者如何确定呢?笔者的观点,即便你不能确定,也应当注明翻拍或来源于何处不在于你引用后这篇文字如何如何,关键一点体现你对文化的尊重版权问题,大概不是什么草根们要考虑的,但对引用文字注明出处则是起码的一种为文道德

 

 几日前,杨国选先生来访,指自己的《瞧!人家贾似道这丞相当的!》一文:“不过是摘抄《宋史》贾似道传而已,但这样摘抄似乎有些断章取义。(《宋史》列传 第二百三十四 奸臣四 贾似道)”,笔者也做了“呵呵,谢谢您的点评”的回复。在笔者看来,史料的引用,应当注明,或许是杨先生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写上了“据《宋史》记载”、标签上也注明了《宋史》阅读的,不管怎样了,毕竟自己是有没有明确点出那一卷的含混处,今后改正就是。由此,又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网上的博文点评事宜,也去不少的名家博客中转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谩骂博主者不敢自报家门,比如杨国选先生的提意见或建议,人家是正经八百的面对面,而那些谩骂者们呢?是以了“新浪网友”来取代。我们不要以为,这些“新浪网友”本身就是素质低,我们也不要认为,这就不会是某些泄私愤的名家而为之,更不要认为这些就不是博主们自己的有意炒作。数日前,见到了新浪自今年升级后,部分娱乐圈人士,自我点评自己的博文,方式上,或谩骂、或吹拍、或。。。的报道。读后自己好不一顿哈哈,这,有意思吗?一个人开博是为了什么?大概这些人有着自己的想法,或出于这或出于那。反正,笔者有着自己的观点,开博也无非是两种目的:一、记事记感;二、交流。若为文而文,为什么所谓的级别与博客点击量而文,搀杂了功利的而文,莫若不开。

 

 杂乱的思绪,又想到了5月24日易中天先生的那篇《易中天:我没有批王石,也不会批》的博文声明,看来,这名人的文字也有好事之人假托而为者,这,也便是伪作了。难怪易中天先生“希望原作者尽快‘认领’自己的‘孩子’,以免让我无端背上‘拐卖人口’的罪名。谢谢!”了。

 

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向文化人看齐。

因为仰慕与尊重大师,所以领略与学习大师们的风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