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阎罗偷酒与黑旋风扯诏

(2008-07-15 17:03:38)
标签:

文化

随笔

电视连续剧

《水浒传》

偷酒扯诏一集

杂谈

活阎罗偷酒与黑旋风扯诏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偷酒扯诏》一集观后感

 

 □文/白梅月下客

 

 陈太尉去水泊梁山招安,遭遇了两件尴尬事,一件是活阎罗阮小七偷御酒,一件便是黑旋风李逵不给面子的梁上飞下当庭扯诏。李逵的扯诏,小七的偷酒,虽都发生在招安的整个过程中,但这一后一前的两件事,目的含义,迥乎不同。

 

 阮小七偷御酒,事先没有任何的政治动机,纯属几个驾船的哥们好奇,要尝一尝这御酒到底是个什么滋味,于是,大家便一点也不小气的开坛先尝了,少了的部分,自然是以水代之,然后,害怕误事,心急火燎般地挑到了忠义堂上。

 

 而李逵的扯诏,则颇含了一些政治上的因素与背景在。首先,李逵躲到忠义堂的梁上是吴用事先的有意安排,这诏书,在吴用看来,一定要扯。在他看来,招安的时机与火候不到,好汉们的一厢情愿下,朝廷的诚意几何,己方不知,这,也正是他所担心的事,这在后来吴用 “越是打痛了官军,朝廷就越怕我们,到时招安就不是现在这般样子”的话语中可见一斑。

 

 吴用预先有意埋伏下李逵,只是个看其眼色见机行事的事。而对此,一门心思正欢天喜地的等待朝廷招安的宋江,并不知情。所以,当李逵显身大骂朝廷“你家皇帝老儿姓宋,我家哥哥也姓宋”的肆意扯诏时,也便只好无所适从的由着他的性子胡来了。

 

 扯诏的导演,应当是吴用,而主角则是李逵。吴用如此精心安排,你也不能说他对与错,毕竟梁山好汉们为“匪”多年,自由自在惯了,突然间红衣绿袍的加身,带上个官帽紧箍咒,便不好适应。武松、鲁智深嘟嘟囔囔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梁山好汉在招安大事上,此时,少有的心不齐了。而如何来处理这两派之间的矛盾并最终达到“大哥”宋江“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目的,正是这位智多星吴用需要考虑的事,毕竟,此次朝廷招安的诚意如何,事先谁也不知道,而宋徽宗当时身边还正有着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环绕,对这般人等,出身官军的林冲、杨志、花荣、秦明一干人等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谁知道此次招安里面会不会有猫腻呢?不放心下,吴用也便只好通过诏书用词来判断与认定了,偏偏这个起草诏书的人又不懂得宋江等人的心思,即便为“匪”多年,打人不打脸,疮疤还是不揭的为好,诏书中张口烧毁巢穴,闭口自今起改良从善,极大的刺激了梁山上的好汉们,本来吗,出身官军的上山者,希望重返朝廷封妻荫子,而草莽出身的渔民、屠夫、猎户们却乐得啸聚山林,一任逍遥,原本好汉们就不是一路,只是“替天行道”的大旗将他们捏合到了一块,在面子问题上,大家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即便我们如此做了,你皇帝老儿也不能这般讲,不合时宜的言辞,触动了好汉们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谁愿意面带金印栖身水泊,谁又愿意让人家戳着脊梁骨骂“剿不尽,剐不净的贼”?大家此时可谓怒火中烧了,见时机已到,吴用一个眼色,李逵便飞身下了梁,三下五除二,那个解气,朝廷的招安颜面,威风扫地了。

 

 李逵的扯诏虽显鲁莽,但解气并解恨,率性的李逵道理上却并不理亏,因此宋江也便只好由着他了。而吴用选择李逵这一人选,也可谓挑了再挑的,武松合适?还是鲁智深合适?还是霹雳火秦明合适?显然,这些人或勇武,或任侠,或来自官军性如烈火,却都不合适,毕竟,他们与宋江的私交不到,扯诏后宋江的表现,也不能不是吴用应当考虑的一个方面,倘宋江黑下那本来就黑的脸来,梁山军法从事,那岂不是白白送掉了一个兄弟的性命?比照一番,倒是铁牛李逵最为合适不过了,一来,李逵上梁山是仰慕宋江跟随而来,连自己脸上没有如宋江样的金印便“恨不得扣出两道来”,其崇拜宋江,可谓到了梁山之上无人能比的程度,二来,李逵平时就性情率真,时不时有些孩子气的表现出来,当初商议招安一事时,李逵不就嘟囔过吗:招安!招安!这招安有什么好?我们兄弟们聚在一块得吃得喝,想哭便哭,想笑便笑,岂不比那鸟招安好!与宋江的亲密关系、反对招安的思想情节、率真敢为的性格使李逵不仅登上了忠义堂的大梁,更使其在《水浒传》这部电视连续剧中留下了“扯诏”的亮丽一笔。

 

 吴用的用心可谓良苦,而其洞察时事的能力确乎超过常人,无愧那智多星的称号,阮小七偷酒,整治李虞侯,更让人倍感痛快,大概梁山上能以水灌酒的好汉不少,而敢以湖水灌御酒者,非那活阎罗阮小七,莫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