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的“妈妈”,怎样过生日
□文/白梅月下客
皇帝的妈妈——太后(厚),几乎成了一个歇后语。群臣面前,皇帝是“天子”,而在自己的母亲面前,更是人子。为了尽人子孝敬之道,皇帝,也要给自己的母亲过生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北宋时,仁宗皇帝赵祯是怎样来为其“母”——章献明肃刘皇后祝寿的。
《宋史》载,仁宗皇帝赵祯以其“母”章献明肃刘皇后的生日——正月八日为“长宁节”。长宁节这天,百官及契丹国使臣都要齐集崇政殿前,上寿祝贺。上寿的礼仪,由宋仁宗亲自把关并下诏钦定。
正月八日这天,太后,垂帘于崇政殿,“阁门使于殿上帘外立侍”,百官及契丹国使臣分立殿下。祝寿活动开始后,百官先在殿下跪拜,然后宰辅重臣作为百官的代表,上殿“跪进酒”于“帘外”,所进之酒,由“内臣跪承以入”,与此同时,宰辅重臣高声齐奏:“长宁节,臣等不胜欢抃,谨上千万岁寿”,进酒奏毕,起身下殿,与群臣一道,“再拜”并“三称万岁”。此时,内臣承旨,代表皇太后宣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同喜”。闻听此言,群臣使节再次跪地拜贺。拜贺毕,宰辅重臣,二次上殿,由太后内侍,出的帘来,代表太后,“跪授虚盏”,宰辅重臣也以同样的方式——跪接跪受。授受礼毕,手捧空杯的宰辅重臣,二次下殿,与群臣一道,“再拜舞蹈,三称万岁”。此时,内侍秉承太后懿旨,诏宣群臣上殿。群臣领旨谢恩后,依据通事舍人“宰臣以下进奉”的礼仪号令,依次按官职大小,走上殿来,进奉各自所准备的寿礼。进奉完毕,在客省使“进奉出”的吆喝声里,依次退下。此时,改由“内谒者监进第二盏”酒,皇太后,也“赐酒三行”。这宰臣、内谒者相继进奉后,崇政殿上寿才告结束,侍中的一句“礼毕”声里,殿上殿下一起再拜,并恭送皇太后回返大内皇宫。
太后归返后,百官臣子们还要来到皇宫的东门外,再次上拜表称贺。百官的夫人们也参照百官的礼仪,分别有所表示,或入皇宫之内,或上表,分别祝贺太后寿诞。寿筵安排在了正月初九日这一天,大宴之后,长宁节才算过完。
这里面,笔者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长宁节这天,除了安排丰盛的大宴外,史书中,没有看到关于宋仁宗赵祯个人上寿的具体行动记述。
章献明肃刘皇后的生日,不可谓不隆重,遗憾的是,宋仁宗的生母为——李宸妃(“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献皇后无子,取为己子养之。”——《宋史卷九本纪第九》),直至其去世后,这位仁宗皇帝赵祯才知晓其生母为谁,因此,也便没有了刘皇后寿诞时的这份热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