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谜案:北宋女僧道安诬徐铉强奸案

(2008-06-28 15:59:08)
标签:

《宋史》阅读

谜团

淳化二年

女僧道安

诬告徐铉案

文化

读书

随笔

    历史谜案:北宋女僧道安徐铉强奸案
 
     □文/白梅月下客
 
   《宋史》中,至少有两处,都提到了淳化二年(991年)的庐州女僧道安告徐铉强奸一案。这两处,分别见之于《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的《王禹偁传》与《宋史卷四百四十一列传第二百》的《徐铉传》。


    徐铉、王禹偁均为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前者,为此案的主角之一,更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同时还是北宋时《说文解字》一书的修订与作序者。而王禹偁则为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这一案件的间接受害者。


    这件案子虽涉及到了两位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但缘由经过却记述不详,给读史者留下了不少的疑惑。


   《王禹偁传》中如此记载这一案件:淳化“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京城旱”,禹偁上宋太宗疏,“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岁余移解州”。


   《徐铉传》中则记载:“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宋史》之记述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但我们比较这两段简语记述,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的:


    其一,案发时间一致——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传》中则更具体,为是年“冬”。
    其二,主角一致——道安与徐铉。
    其三,定性或说法上一致——“诬讼徐铉”、“诬铉奸私事”,都用到了一个“诬”字。


   不同点是,道安的抵罪与否问题。


     《王禹偁传》记载“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未抵罪而请  笔者注),而《徐铉传》则载,“道安坐不实抵罪(已抵罪  笔者注),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比较异同点,疑惑也就出来了:既然是诬告,为什么徐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呢?既然定性为“诬讼”,王禹偁为徐铉雪耻,“请论道安罪”,反被“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呢?


    若言徐铉涉嫌强奸女尼,尽管《宋史》中文字记述不详,但笔者不认同这一说法


    徐铉是怎样一个为人呢?


   《宋史卷四百四十一列传第二百》载,“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可见,徐铉与佛教无缘,也不喜欢与信奉佛教。试想,一个“不喜释氏”之人,怎么会去与僧尼接近呢?这徐铉,恐怕连寺庵都未曾进出过几回。


    再来看看王禹偁的为人。


   《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载,“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 宋仁宗曾“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在史书上留下了如此一笔的一个人,想来,“抗疏雪铉”决不会是因为与徐铉有旧而为。事实上,两者间是否有来往且关系交厚,《宋史》中也并未言及。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徐铉就死在了静难行军司马的贬所任上。这一年,徐铉“年七十六”岁。


    汇总以上的文字信息,一个“年七十六”岁的老人一个“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者一个“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的书法家、散骑常侍、左常侍,怎么会去做出这般的龌龊之事?!


    由此而论,妖尼道安“诬讼”一说,成立


    而最令读史者大惑不解的是,两人的相继被贬,又究竟是为了什么?既然是诬告当以反坐治罪,而为什么“有诏勿治”?有司,应当说与宰相等有关,而有诏则该与宋太宗联系密切


    一尼诬告,两官遭贬,这一发生在两大历史文化名人身上的怪异现象,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又,此案一说为通奸案。——后记)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