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遭“炮轰”,怎一个“冤”字了得?
□文/白梅月下客
漫步新浪博客首页,见到了《韩寒:巴金文采很一般》的一篇文字标题,好奇心促使了自己点击一观,一观下,不觉大呼上当,这标题,并非那家博客主人的原标题。那家博客主人韩寒的原标为《大师们,我等无条件臣服于您》,自知已经上当,索性来他个既来之则观之。
驻足阅罢博文,看法随之伴生。照说,自己该“读书练字少说话”,可这自控力不强的臭毛病,又促使自己思之再三后——说三道四:
韩寒,在自己的博文中,以回忆加说明与道歉的方式,谈到了说“老舍,矛盾等人的文笔很差”一番话的大致过程,想来,韩寒与陈丹青同行,即便现在撒谎,陈丹青也不会同意。所以,韩寒博文中的回忆描述,当可信。
在自己的博文中,韩寒谈到,“我就开始回忆,哪里?大师在哪里?想我什么时候炮轰和侮辱李白苏轼他们来着? 后来我终于想起了事情的原委,我觉得,所谓炮轰或者侮辱,是别人生怕不够劲爆少人看,自己加的标题。这就好比我一拍你的肩膀,说,哥们,你今天穿的衣服我不是很喜欢。最后就演变成我痛扁了别人一顿”。
读文至此,笔者还是蛮佩服这位韩寒先生的先见之明的,6月21日新浪博客首页上《韩寒:巴金文采很一般》的标题,似乎也在印证着韩寒的说法正确。
韩寒在自己的博文中继续写到,“最后我和陈丹青大致说,你看,我们俩说了这个,电视台就肯定很高兴,他们就等着我们说类似的话。就会拿这个来做文章了,因为这个招骂啊,然后最后大家说我们两个炒作,借这些作家来出名。可我们就是这么想的。真是没有办法说话啊”。
浏览至此,笔者不仅哑然失笑,新浪博客首页上这两天来围绕韩寒而出的博文,似乎再一次验证了韩寒“最后大家说我们两个炒作,借这些作家来出名”的先见之明的正确。
通观此文,若说陈丹青、韩寒欲以此炒作自己,也委实冤枉了两人。毕竟,陈丹青、韩寒已经成名,再以这些雕虫小技来达到个人扬名立腕,不使自己“他比烟花更寂寞”的目的,确实与二人现在的身份不符,倒是那个动不动就拿《百家讲坛》上的名家们来著文说事的裴某人更象擅长此道。陈丹青、韩寒是否也厌恶此道,以及厌恶以此道而达到个人出名目的之人,不得而知。至少,现在这两个人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并没有隐瞒两人“臭味相投”后的共同观点。
在笔者看来,只要不是陈丹青、韩寒的故意而为,只要不是两人的“信口雌黄,污人清白”,此二人,不仅不应当受到“炮轰”,相反,还应当为之叫好。
叫好一说,基于何来?叫好的前提是提倡名人说真话。名人,首先是一个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与好恶的人,然后,才是他人眼中的名人。试想,明明自己的看法如此,却非要去为了迎合媒体或大众的观点,而支支吾吾,违心而谈,这名人还名的个什么劲?这也难怪韩寒叫苦了——“真是没有办法说话啊”。倘名人真的做到了这个份上,也真个是累!
名人说话,也不过就是代表其个人的观点,只要不是其有意的“恶搞”与借贬损他人而自我向上拔,即使他(她)与公众共同或已成定论的观点看法所相悖,亦无不可。试问,哪家的法律规定,名人就不能陈述自己的真实观点了?哪家的道德准则上标注着,名人就不应有自己的好恶?韩寒自认为李白苏轼为大师,不认同其他人,未必是其狂,也就是个人的一种观感而已。
我们在指责韩寒、陈丹青的同时,也不妨找到另外的一个角度,来审视一下现在的媒体,明明某个名人在某一特定的背景下如此说话,而电视台也好网站也罢,却非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轰动效应之需,去给人移花接木,改头换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