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因何备受后人所尊崇
□文/白梅月下客
今人,将屈原定性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这,是屈原个人的一种荣耀。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民间传统节日端午的设立,更是这位“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者所始料未及的。而屈原的爱国,也只不过是爱其当时自身所处的楚国,却非整个的华夏。爱自己国度者,同一历史时期的秦、齐、燕、韩、赵、魏六国中,均不乏其人(如伍子胥),奈何屈原备受后人所尊崇?
其一,概为其诗歌文才影响深远所致。《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可见,屈原于辞赋方面的文学贡献之大。
其二,谏言却遭放逐,后“自沈汨罗以死”的遭遇(而伍子胥却是因直谏而无端被赐属镂之剑“子以此死”),赢得了众人的同情。
其三,司马迁于《史记》一书中的舆论导向,奠定了后人固定思维的基础,后经政治上失意文人与贬谪骚客的大肆渲染,“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伍子胥倒更符合这一说法,可惜伍员没有屈子的这番文才与自述)便变成了屈原“是以见放”的真正原因与伟大的不能再伟大的象征与代名词。
屈原的伟大也只是限于自己的文才,忧国,只是算其加入“爱国者圈子”的一个正常注册码,凡爱国者无不忧国,忧国为每一个爱国者的正常举动,此一点,并无伟大与渺小之分。而屈原忧民,你在《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一卷中,却根本查不到丝毫的文字痕迹。“名平,楚之同姓也”的这位楚国贵族屈子,给人更多的是“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的感觉,其政治上失意后便“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更给人以心胸并不豁达的印象,及至“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则是心胸狭隘到了极点的表现。
屈原,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评价其一生,必须用历史唯物与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对其文学成就与爱国精神,我们理应尊崇,同时,对其由于自身性格上的原因所最终导致的人生悲剧,我们也没有必要为其遮丑。
该吃粽子还是要吃粽子,该纪念屈原还是要纪念屈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