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口舌大王、旅游名家、偷情高手
引文部分源自《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杨杰题记
□文/白梅月下客
“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的东周雒阳人苏秦,在“出游数岁”后,“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闻之而惭”的苏秦,“自伤”下,“乃闭室不出”,“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自感闭门潜读期年、成竹在胸的苏秦,将自己第一个游说的对象定在了周显王身上。可惜,显王的左右拿老眼光看人,“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这位出师不利的鬼谷弟子,并未因此而丧气灰心,在经历了“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东之赵。。。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馀”的一番挫折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平生的第一个知音——燕文侯。一番伶牙俐齿的启发开导,文侯作出了表态:“寡人请以国从”,并“资苏秦车马金帛”,为其公费旅游大开了方便之门。
从一开始便将“取尊荣”当作自己毕生事业的苏秦,旅游归旅游,却并不欣赏沿途的风景,自燕之赵之韩之魏之齐之楚的一番都市游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遇鬼颂阎王,或激或励,或辱或羞,终于将这件千古流传、收效却仅十五年的合纵伟业搞定了——“於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车骑辎重满载而归的苏秦,“行过雒阳”,当年的第一个游说对象“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自己的“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既已如愿以偿的苏秦,仍不忘昔日的“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之事,
“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这次“闻之而惭”的换做了苏秦的嫂子,“嫂。。。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凭口舌之俐,空手套白狼,功夫确实了得!!!对天下形势以及六国国君担心为秦所兼并的内心世界了解,当为其游说四方成功并得以“为从约长,并相六国”的关键原因所在。
苏秦,从一开始起,便将六国的国君以及自己的同学张仪,当作了合纵棋盘上的枚枚棋子。若无恢弘远大的志向,细致长远的考虑,其成功,尚在两可之间。
苏秦的合纵之举,确也收到了“秦兵不敢闚函谷关十五年”的从约效果,而建立在空言之上的这一同盟,从一开始便缺乏约束力。表面看来,强秦似乎被六国所孤立,而事实上,“其后秦使犀首欺齐、魏”,一欺便成功,秦“与共伐赵,欲败从约”的计谋很快得逞。及至“齐、魏伐赵,赵王让苏秦”后,“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
令人更感可笑的是,最先听信苏秦之言不事秦国的燕国,其易王居然成了秦惠王的女婿!国君与国君间的平等关系,一番姻亲,竟演变成了翁婿间的儿皇帝关系。这,应该是苏秦所始料未及的。“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这,恐怕更是苏秦所始料未及的。
因为私通而害怕被诛的苏秦,“详为得罪於燕而亡走齐”,最终于齐国为争宠者所刺杀,临死前,不忘设计查杀行刺自己的凶手,“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於市,曰‘苏秦为燕作乱於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於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
能在死后凭借自己的生前计谋而复仇,苏秦,也算不白配这六国相印一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