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以武将列传   实出直谏世家——伍子胥

(2008-05-08 15:28:01)
标签:

《史记》

伍子胥

历史

文化

休闲

杂谈

 虽以武将列传  实出直谏世家——伍子胥

 

 □文/白梅月下客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以武将身份为伍子胥列传,通观此卷兼及其他,伍员家族不仅有将出色,且堪称直谏世家。

 

 

                 子胥先人——伍举

 

 

 据《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载,“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於楚”。

 

 这“有显”得益于伍举自身的“直谏”,得益于伍举遇上了明君楚庄王。

 

 

            子胥之父——伍奢

 

 

 不仅子胥之先人伍举,其父伍奢同为耿直忠义之人。所不同者,前者因直谏而有显于楚庄王,后者却因直谏而命丧昏君楚平王。

 

 据《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载,“楚平王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於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劝其自取,另“为太子取妇”,平王听其所言后色迷心窍,“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既以秦女自媚於平王”的费无忌,“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日夜言太子短於王”,借此离间楚平王与太子建的父子关系,楚平王对费无忌所言太子建“怨望”、“欲入为乱”之事拿不准,于是,“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

 

 伍奢是怎么回答楚平王又是落得了怎样的一个结局呢?

 

伍奢知无忌谗太子於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於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

 

 楚平王考问时的场景,我们从司马迁没有过渡的记述中,可以推见,当时费无忌是在场的。伍奢为了楚平王的骨肉之亲,当面直谏说出了“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的话,这无疑是“守着和尚骂贼秃”,心惊肉跳的费无忌马上做出了回应并进谗成功——“於是平王怒囚伍奢”。

 

 伍奢的悲惨命运远不止此,伍奢被囚后,“无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在费无忌的一再谗言与左右下,除伍子胥“闻太子建之在宋”,逃“往从之”外,“楚并杀奢与尚也”。

 

 耿直忠义的伍奢,因直谏换来的却是自己与长子的被杀。

 

 

                       伍子胥

 

 

“有其父必有其子”,伍子胥的结局竟与其父如此相似。辗转几回终于立足于吴国的伍子胥,同样因自己的直谏而最终被诛。

 

 据《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先吴未发。。。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於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即将束手就擒的越王勾践,采用范蠡之计,遣大夫种为使,赴吴国假投降,在“吴王将许之”之时,“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子胥的一番慷慨陈词与远见卓识换来的是——“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如果说这一次伍子胥只是自己进谏未被采纳的话,及至而来围绕越国的屡次进谏则是其耿直性格再鲜活不过的表现了。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王勾践从会稽回国七年后,又“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疭也。愿王释齐先越’”,对伍子胥的再次进谏,吴王夫差,仍旧“弗听,遂伐齐”。

 

 在吴王出兵齐国,“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之时,伍子胥的回答更是直言不讳。对吴王的这次胜利,“子胥曰:王毋喜!”,结果,“王怒”。此后,“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伍子胥的自杀虽没成,但吴王夫差由此却对伍子胥生出了嫌怨之心。对此仍不加小心提防的伍员,等到越国通过“贷粟”一举而进一步试探吴国对越国的警惕性时,终于引来了杀身之祸。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大夫种对勾践说,“‘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彊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

 

 发生在伍奢身上因直谏而遭诛杀的悲剧,再次在其子伍子胥身上重演了。“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举,因直谏而使伍氏家族名扬楚国,伍奢、伍员父子,因直谏却遭诛。

 这一显一诛,直谏者的形式与忠心均未变,所变者,各自的直谏对象不同罢了。

 

 直谏别对象,耿耿始不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