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两哭
引文部分源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杨杰题记
□文/白梅月下客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有两哭。一哭“义帝”——楚怀王心;二哭“西楚霸王”——项羽。闻“义帝”被杀时,刘邦“袒而大哭”;知项羽自刎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这此前的哭与以后的泣,表面看来,都似在哭,其实,一前一后,一假一真,含义迥乎不同。
刘邦闻“义帝死故”“袒而大哭”“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后,随即便“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的这一“大哭”,跟进的是政治需求。
象刘邦这样一位看到秦皇帝时“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聪明人,怎会为了一个先是流落民间“为人牧羊”后因项羽的个人目的才被立为义帝的人而大放悲声呢?哭,是用来做样子给诸侯们看的,是在自己平常“宽大长者”的面皮上再涂一彩,使之更加光显照人,以便日后继续糊弄与号令诸侯们罢了。
刘邦对项羽的“泣”,发乎内心。
“天下匈匈数岁”的楚汉相争,终以项羽的自刎乌江而告终了,面对着“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地“为主死节”而不下的局面,汉王刘邦做何感想呢?刘项之间,曾共事怀王,举兵反秦,对项羽平素的战绩以及乌江边上“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的处事为人,刘邦是深怀敬佩与敬重之心的。垓下之战,胜利固然难得,而由此亡去了世间的一位西楚霸王,刘邦能不泣悲于心吗?
作为补偿,这位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穀城”,“诸项氏枝属”,“皆不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