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印中为什么会出现“田”字形界栏?
学习篆刻带来的疑问与推测。
——白梅月下客题记
□文/杨杰
秦印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期流行的印章。
“秦代印章,就目前所见,官印私印均出于凿刻,铸印较少。秦印多为白文凿印。秦代官印印面常有‘田’字格,称为通官印,以正方为多,也有‘口’字格的。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
我们目前区分秦印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此方印中是否具有“田”字形界栏。在此,笔者不仅要问了,秦印中为什么会出现田字形界栏呢?
是古人为了书篆时更为合理的安排好印文?还是只做装饰之用?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若为合理安排好印文,那么是可以写好印文后不必再刻上界栏的。若为装饰,那么又为什么私印中不允许出现“田”字形界栏呢?
“栏界与文字相辅相成,完美和谐统一,形成了雅逸爽畅的格调”。这,也只能是今人对秦印风格的一种评价,却并不能够解释出“田”字形界栏出现的原因。
土地占有的多少代表了一个国家疆域的大小,田地的肥美与耕作程度则象征了一国的昌盛几何,将玺印之文至于田中,是否可以理解为:六国一统后,秦国的统治者们渴望将土地牢牢据为己有、祈求田地肥美、上苍佑护之意在玺印上的一种潜意识体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