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存)牛庆国的诗歌   附简历

(2015-11-10 17:04:50)
标签:

转载

饮驴
走吧我的毛驴
咱家里没水
但不能把你渴死

村外的那条小河
能苦死蛤蟆
可那毕竟是水啊

 

趟过这厚厚的黄土
你去喝一口吧
再苦也别吐出来

生在个苦字上
你就得忍着点
忍住这一个个十年九旱

 

至于你仰天大吼
我不会怪你
我早都想这么吼一声了

 

只是天上没水
再吼 也无非是
吼出自己的眼泪

 

好在满肚子的苦水
也长力气
喝完了我们还去耕田

母亲弯下腰
把风吹到脚边的一页纸片
捡了起来

她想看看这纸上
有没有写字

然后踮起脚
把纸片别到墙缝里
别到一个孩子踩着板凳
才够得着的高处

不知那纸上写着什么
或许是孩子写错的一页作业

那时  缝里还别着
母亲梳头时
梳下的一团乱发

一个不识字的母亲
对她的孩子说  字纸
是不能随便踩在脚下的
就像老人的头发
不能踩在脚下一样

那一刻  全中国的字
都躲在书里
默不做声

 

走着走着
路忽然立了起来
这就是崖

哆嗦的目光
已无处落脚
走还是不走

独对险境
就是独对一种悲壮
这样的片断
不知我们一生
能遇上几回

而此刻  头顶上
一只老鹰
已飞出一种期待

那么  是谁
还抓住崖而上的小草
不肯松手

我念过书的学堂和我的堂叔

 

想起我念过书的学堂
堂叔就站在一棵杏树下
把一片老掉牙的犁铧
敲出钢铁沙哑的声响
那时  全村人听了
就知道娃们在念书哩

堂叔走上土筑的讲台
领着我们高声朗读
大豆玉米高粱
然后  以地道的土话
讲粒粒皆辛苦
讲苦水的苦下苦的苦
先苦后甜的苦
在我眼里  堂叔就是那棵
最苦的杏树

我们作业的时候
就是蹲住院里画字
蹲在堂叔的目光里
像一只只小小的麻雀
在秋天的麦地里啄食

有时我们伸出小手
抹去那个讨厌的日字时
就像抹去童年的一个错误
可我们画下的大片庄稼
还是长不出芽来

我小学毕业的那年
堂叔病了那张瘦脸
病成了冬天的一个干萝卜
在我和我的堂兄弟们
把他拉往县城的时候
我看见他躺在架子车上
手从车边上垂下来
像是要在颠簸的山路上
再写几个生字
可就那么一点点的距离
他始终没能够着

不久  我看见我的堂弟
抱着去世的堂叔
哭得像下一场大雨
然后在泪水打湿的黄土上
画堂叔教他的生字

后来  堂弟上了大学
他学的是中医
他说谁把泪流在心里
就会得那种病
可堂叔为什么要咽下眼泪
那时我们还小
谁都不会知道
只记得那年头
堂叔常常和堂婶吵架
有时竟吵得疾风暴雨

如今  村里的娃们
有念了一肚子书的
叫什么博士  硕士
可村里的老人们都说
人老几辈子
就数我堂叔念书最多

杏花你还好吗
站在村口的杏树下
握住一颗杏核
我真怕嗑出  一口的苦来 

村小:黄土上画字的孩子

画下几粒大豆
再画几颗玉米
这么操心了
怎么还不长出叶子

画下几头牛儿
再画几只羊
牛羊在山坡上走着
可草在哪里

画下几个风字
再画几点雨
风已经吹起来了
雨怎么还不来

画下年月日
再画人口手
黑黑的食指
就在小小的口边
停了好一阵子 

乡下老兄

乡下老兄  来城里找我
肩上扛着一袋土豆
可我总以为  是土豆
把他扛到了城里
他说  他来城里告状
让我帮他找找门道
说时土里吧叽的老手
已抖得夹不住一根纸烟了

他说  去年他上新疆打工
老婆就被乡里的干部怎么了
怎么了就算了
可去年的摊派一分没少
他问我这天底下
还有没有王法

我知道这老兄   把小小的县城
当成的天下
可我怎么给他说呢
想起乡下高高低低的山路
我只能默默地拍了拍
他掉土渣子的肩头
然后  请可怜的老兄
在饭馆里吃了一顿

老兄临走的时候
眼里含着泪水
他只说了一句  看来城里的话
并不比乡下好说

一滴水
就能把山一样的汉子
打个趔趄
你信不信

一桶水
比这么大一个村子
还要重哩
你信不信

一窖水
就是白花花的
一窖银子
你信不信

攥住吊水的草绳
就是攥住
我细细的命哩
你信不信

老天在上 

说声老天在上
  就高过了头顶

我们茁壮如树
或孱弱如草
天都看在眼里

泥土里播种粮食
天空中收获思想
风风雨雨  都是天意

洒完了汗水
再抬起头来
这就叫顶天立地

没有水的河只能叫做沟

甚至没有一块石头
石头在很气派的大河里
只有下大雨的时候
你才真正地很生动地
做一次河
如同爆发的爱情
令我们那样惊喜和疯狂
谁若从骨子里嘁一声河啊
你便永远是一条河了
在旱塬最深刻的地方
一泻千里
流经我们曲曲折折的生命
如海的天空下
鱼化石般的额头上
风如水  阳光如水
如水的岁月里
沿岸的庄稼生生不息
我们一次次挥汗的过程
一场又一场的大雨
悄然逼近

逼近河沟  逼近人生
倾听水声
血液不舍昼夜的歌唱
感人至深

今夜的灯盏

今夜的灯盏
灯花深红
没有人知道
这就是我的第三只眼睛

谁在夜里赶路
我最看得清楚
他带着的风雪
是我一生的好消息

老眼昏花的
是我栖身的这眼窖洞
我必须提醒它
别在我的诗里睡着

风雪一到
我就白发三千丈了
灯油将尽
我只能把内心点着

打不了长城
就打一道院墙

墙外是薄地
墙里就是家

长城都挡不住的风雨
被我挡在了墙外

爬上墙头的野草
不栽跟头那才怪呢

日月起落
一再把黄土夯实

豁口处  父亲用驼背堵上去
一站就是几十个年头

炊烟升起来
像老家的一绺白发

小米大的日子
墙里墙外地过着 

麦草垛

让麦子回家
把麦草垛起

苦乏了的爷爷
在场边上坐着

弯下了腰身
让风雨过去

只留下往事
在心里窝着

草垛的温暖
冬天才能感到

雪落在脸上
就什么也别说了

 

把一只水桶
吊入水窖
我先是听见一声惊叹
然后才是那积年的雨水
在黄土的深处
一浪打着一浪


我听得出来
窖里的水  还有多深
但我不愿把这个消息
告诉别人
忽然想起从前
有个漂亮的女人
据说因为爱情  跳到了窖里
一辈子  总算喝饱了
一肚子凉水
那情形  与此刻的一只水桶
没多大区别


待到把那满桶的窖水
一把把吊到窖口
我的手就有点哆嗦
我怕在水桶里看见
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一朵野花
是蜜蜂的天堂

一只苹果
是虫子的天堂

一双眼睛
是泪的天堂

夜里的灯盏
是一首诗的天堂

天堂
天堂

雨落山岗
打湿我的天堂

黄土腹地 

拔一棵小草
草尖上喊渴
草根上也喊渴

捧一把黄沙
手心里念佛
指缝里也念佛

黄土染黄了皮肤
也染黄了那条河
有水是黄河
没水也是黄河

这么多年了
在那里意守丹田
而丹田   就是那
红红的毒日头

抬头看天

我们走过白天
又走过黑夜
都是因为天在我们的头上

我们走得累了
就抬头看天
看太阳和月亮
这对天的乳房
在她们源远流长的乳汁里
想一些坚强的事情

天的想法
就是天气的变化
风霜雪雨
都是天对我们的教诲

说是大路朝天
但没有一个人走到天上去
小路虽曲折
却离天最近

我们就这样
头顶青天  一直走着 

坐在树下趁凉
我看见阳光的碎片
从枝叶的缝隙间
露水般洒落下来

枝叶晃动着
我好像就坐在树上

小鸟在树枝上晃了晃
就飞向宁静的田野
只留下几声鸟鸣
让我猜想

一片树叶落下来
又一片树叶落下来
我担心下一片
会落在我的心里

我知道此刻
有人正一步步走近大树
也有人正一步步远离大树

当秋天的阳光
把那片巨大的树阴
从我的身边推开
我忽然感到一棵大树
将影响我的一生

走在乡下

                 
走在乡下
就是走在土里
我看见
那些多年的老树
总是弯弯腰
然后又抬起头
这么厚的黄土
也没把它们埋住

         
       
走在乡下
就是把路走到了窄处
我看见
那窄处的毛驴
腿在不住地发抖
这么难走了
谁还能忍心举着鞭子

                 


走在乡下
也就是走在老家
我看见
被风吹远的鸟儿
又在冬天的地埂上
刨着一粒粒草籽
听它们的口音
全都是些土活

二狗的媳妇跟人跑了
村里人说二狗的闲话

二狗把媳妇找回来了
村里人还说二狗的闲话

二狗把媳妇打了一顿
可打不住那些闲话

二狗终于把媳妇给离了
闲话这才戛然而止

没媳妇的二狗  闲着没事
没事了  就说别人的闲话

大西北

迎着大风
扬一把黄土

一棵弯拧疙疤的小老树
在天边上站着
咳嗽

长城进去
黄河出来
一只远走高飞的老鹰
再飞  也飞不掉
满翅的雪和沙子

热土 

故乡是一片热土
最热的是家

家是一片热土
最热的是炕

炕是一片热土
最热的是炕上的娘

娘其实也是片热土
最热的是娘的心

心是热土上的一盏灯
最热的是心尖上的那一点亮

如椽之笔

只有树  才是真正的
如椽大笔
即使风花雪月 
也写的是大意境

大西北的大  就是
大风大雨  大起大落
也只有树的挥洒
才能写到悲壮的境地

悲壮  就悲壮个
飞沙走石  气壮山河
狂草的艺术
靠的就是这种气势

悲壮  也就悲壮个
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这飞白的笔力
可千万要遒劲

瘦驴一样的山
瘦瘦地站着
和我此刻的脊梁
哪个瘦得更露骨一地

瘦瘦的往事
悄然走过身后
我不忍回头
再用瘦瘦的目光
看它们一眼
身边是一棵小老树
用瘦瘦的叶子
说出它更瘦的想法
再瘦
他就是一根拐棍
而不是一棵树了

     牛庆国,甘肃会宁人。甘肃日报社主任编辑。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星星》、《飞天》、《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组诗作品。诗集《热爱的方式》入选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长诗《红旗 红旗 红旗》被列为中国作协2005年度重点扶持项目。曾获甘肃省第三、四、五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诗刊社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等奖项。有作品入选数十种权威选本。2008年获首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推荐语:现在好像有一种比较鼓舞人心的说法:甘肃是诗歌大省。确实近年在甘诗人在国刊上的上镜率比较高。这自然是好事。但问题是,甘肃有大诗人吗?有叫得响的代表作吗?好像周涛曾经说过:“青海有昌耀,宁夏有张贤亮,新疆有我周涛,甘肃球毛都没有。”甘肃诗人给外边的印象就是这样,不是装神弄鬼搞神神道道,就是哭爹喊娘搞西部乡土。甘肃,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文化交叉交汇的地方,也是远离文化中心的边缘小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心理都显得有点自卑。他们在国刊标准的引导下步入中年才学会熟练地操作诗歌,年轻人是那么地显得没有希望,如此,他们普遍大器晚成,显得没脾气,且有根深蒂固的模仿和抄袭的情结,兰州抄中央,天水等更小的地方抄兰州,国刊成了模仿的载体,也拉动了甘肃诗人的写作,而这正合四平八稳的国刊需要。据统计,在甘诗人,十有八九都有在杂志报纸电台等传媒从业的纪录,因此他们就成了的诗人,没有代表作,但成了身后下一代诗人的标准。当我自认为经过磕磕碰碰对诗歌有点自觉地时候,我开始遍找一些诗人的作品,包括甘肃诗人的,这于我是一门功课,对牛庆国,充分唤起我注意的就是这一首《饮驴》。牛庆国是标准的甘肃诗人。但这一首诗,一改此前他给我相似性写作和标示性写作的印象,具有史诗品质。在甘诗人中,只有李老乡的《暮野苍苍》,阿信的《墓志铭》,张子选的《这一生》不多几篇具有这样的史诗品质。唐欣,只有唐欣一人超越了甘肃,他不属于一时,也不属于一隅。史诗不在于刻意为之的长,而在于其质地。《饮驴》具有斑斑土的硬。他的悲世悯人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摸鼻涕可以带来的,而是来自对一种生存的透彻把握。我想,这首诗最精彩的就是“吼”,是一实一虚的两“吼”使这首诗变得不平凡起来。如果没有两吼,只是写喝苦水,似乎也没什么意思。两“吼”吼出了一方生活的艰辛、无奈、抗争和韧劲,它的出其不意,使诗歌脱离惯性挺进,具有穿透力。如果乡土诗如以前的西部诗一样,只是剪刀剪来几个场面(所谓象),再加一点浆糊糊一点煽情的苦水(所谓意),拼凑出来的话,《饮驴》这首诗就超出了乡土诗的范畴,它是人性的,有人的鲜活的生存体验在里面,因而它是史诗。可惜,牛庆国这样的诗歌太少了,整个甘肃诗坛这样的诗歌亦寥寥无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