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早上看到文茜姐贴出的这一篇,我想从这张图片开始讲。在去年四堂创意课、以及今年初的梦想蓝图课中提过: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要反思考的是:自己有哪些独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的机械人所取代?
现在它们已经能下棋、能写诗、甚至做更多人类无法做的事(例如不必带氧气罩就可去太空、进入深海探险……),那么这世界上就被分成:“发明、设计、操控人工智能机械人的人”,以及“瞬间失业”的人,除非我们也都同时已进化到了“资源共享的大爱世界”。
记得电影<星际穿越>里提到,人之所以不同于机械人的地方就是:因为怕死,遇到异常状况时会应变。也就是说“应变能力”是人类最无法取代的。所有人工智能都是由“某几个人”所设计规划出来的,一旦局势超乎“这些人”所能想的范围,那“能瞬间觉察并对变动做出最积极反应”的人就能瞬间超越机械人。这部世足赛的影片就充分传达了这概念。
怎么学会“应变”?除了之前我在《变局创意学》里提到的十个重要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想办法把今天过的跟昨天很不一样,就像电影<Groundhog Day/译为:二月二日土拨鼠日/或译为:偷天情缘、今天暂时停止>,同样的日子可以用全新的视野、态度、反应活出不一样的版本,这才是应变命运、创造命运的关键能力,这在2016梦想蓝图课中的“土拨鼠日循环”影片中已深度分析了精密的环节。
至于自己真正想要活的是哪一种版本?很简单,就是想象一下,如果这一生中有一个此生最棒的一天,那会是怎么样的状态?从早到晚体验了什么?然后就想尽办法把今天活出那一天的状态,达到那样的频率状态,于是这频率就会创造出相应的版本,这就是所谓的“改变从今天开始”。
我在过去讲课中多次提到“死亡”对于我的启蒙是最强大的,也是让我瞬间拔高生命视野到终点的方法,所以我在每一堂课最后,都会带一个“想象自己正在死亡然后重生”的冥想环节,让大家有机会找出自己此生的重点议题,还来得及活在自己真正想要的版本。这次针对所有上过我的课的学生特别办了一个很特别的生死与智慧对谈高峰会,把我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从海外邀到北京来对谈,这是特别给每一位年轻人的生命创意课,越早拔高到最大视野才能活在生命的重点主轴里,免得日复一日地活在局限中!
所以我这次特别选了,我今年到现在为止看过最棒的电影<The Brand New Testament>,做为这个月印度智慧与美学之旅团员的行前必看影片,也是我刚放进四月份年度会员报中推荐电影片单之一:大家可以把自己当成片中这位“人类游戏场创造者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然后同步反思自己是怎么创造出自己的命运场与命运版本?
这或许是我们在过完清明假期之后,可以深度思考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