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欣频摄于挪威极光拍摄地
我以前曾说过: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所以,旅行永远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我今天看到一篇好的文章,跟我的理念很像,文章如下:
我们常常在讲的是“感谢+反省=奉献”。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上享受呢?如果你的生活没有享受,你很难感谢、所以如果这阵子你觉得自己脾气开始变得不好、情绪变差,那也不要硬叫自己去感谢,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最近没有让自己有一些享受、一些放松?自己是不是绷得太紧了呢?永远记得生活要去享受,不是要等老了再去享受。
“等以后有钱了、退休了再去享受”我们上一代已经实验过这一种逻辑了,可是,就我观察,那个下场不是很好。因为“享受的能力”其实也是需要经过学习的;“感受性”是需要经年累月去灌溉它的,如果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享受,就会培养出一直在烦恼、停不下来的惯性,年纪愈大反而感受性会愈差,到时候就会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人就会愈来愈黯淡。所以愈是在你年轻的时候,就愈要经常去品味生活。
享受的人才会看出“价值”,不去享受的人常常分辨不出什么有价值、会是没价值的。例如花钱去旅游是没价值的,会很心疼;如果花钱去买保险,那才是有价值的——他常常没办法去分辨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所以不去享受的人,也比较容易走偏,什么叫走偏?就是容易钻牛角尖,然后愈走愈头脑。像你们在学习时常常问老师说要怎么不头脑,而跟着心呢?那么就要去享受,享受的人比较不会头脑;不懂享受的人会越来越斤斤计较,视野越来越狭隘,所以享受很重要。

李欣频摄于弘前城
今天开始,请让自己常常可以处在享受的状态或心境。你如果能够享受的话,自然就比较容易去感谢,那遇到有功课需要去反省时,你也比较能够做的到。有的人你如果要他反省,他就会一肚子气,他会觉得他自己牺牲的才多,委屈最多的是他自己,为什么要他先改变之类的,而你如果平常就有在享受、有在感谢的话,你要反省就比较容易了,比较容易心平气和。
所以有人说他每天静坐来让自己比较心平气和,静坐当然也是个方法,可是它的力道绝对比不上你有享受跟感谢。你会发现当你生活中真的有去享受到,然后很多事情值得你感谢时,那就算突然有什么情绪冒出来,让你—时间觉得过不去,你也比较容易冷静下来。所以,就我的经验,那不是静坐的功力可以抵得上的。
有享受,就容易感谢,容易感谢就容易反省,容易反省就愿意去调整自己,愿意去利己也利人,那就是奉献。这样去生活,那真的会很美好、很幸福。而且连你旁边的人都受惠——这不是你去牺牲,然后你旁边的人受惠,是因为你有享受,感谢,反省,与调整(奉献),自然你旁边的人都受惠了。
出自《奉献》—书,作者:章成,商周出版社。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李欣频】公众微信号
方法1:搜索『readers0811』直接关注。
方法2:搜索『李欣频』直接关注。
http://mmbiz.qpic.cn/mmbiz/AmAWqffosKa3LQktrTekrJiagGpTFA4KkwOBCnDGX5E2DDUwOYJY7cIYdTSNKiaEF7vDAuGJokX03vDr8IMLCibLQ/0?wxfrom=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