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做客“海都大讲坛”:
45岁前我要上太空
——《海峡都市报》采访
宋晖 文/图

4月11日、12日,应“海都大讲坛”之邀,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在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做了两场讲座。
讲座主题是“变局创意学”,但李欣频似乎把题目跑得很远,更多的是带给读者、学生她的世界观———如何把生活过得精彩,如何把自己的梦想拉近。
李欣频说,“父亲说我们祖籍在泉州或是漳州”,这次福建之行,其实也是她的寻根之旅,福州的讲座之后,她将前往闽南泉、厦、漳三市。
“有野心才有创意”
李欣频的讲座在福州的两所高校举行,来的多数是大学生,但也有不少生活达人、小资、广告人。大学生们很激动,因为李欣频讲得很励志,他们的眼睛里都是闪亮的;生活达人和小资说他们在李欣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些许影子,过去的未来的;广告行业的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想听到的是她的广告文案的实战经验,但学到的却是另一种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什么是创意?首先你要定义自己,你擅长什么?比如我知道我的长处在于文字,于是我可以找到和文字相关的领域,文字+广 告=广告文案、文字+电影=电影评论、文字+旅行=旅行书……你会找到关于文字的N种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发挥至极致便是你的创意人生。”那么怎么定义自 己,知道自己是适合的呢?也许尝试一种新东西需要三年五年。“也许不需要那么久,你很快就会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因为标准不是你获得的成就,而是你快乐不快乐,不快乐就换一种方式。”李欣频说,我有一个朋友,他有律师证,但那是为了父母为了社会的眼光不是为了自己的,他喜欢玩乐高,他把乐高玩到了极致,成为乐高的艺术家。
极致是什么?就是最大、最好、最精彩、最快乐。“在福州遇到了几位创意店的老板,他们说我的目标是福州最好的创意小店,那么为什么不能把目标放得更大,做中国、全球最有创意的小店呢?我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写电影剧本,我买了一座仿制的奥斯卡小金人,每天看着它,电影的结构我已经构思清楚了。”李欣频如此有野 心,“有野心你才更有创意”。
李欣频福州行:死了过去又活了回来
这是李欣频在福州的两日行程:4月11日,8点30分,一夜未眠的李欣频从台北松山机场抵达福州长乐机场,之所以未眠因为她怕误了早班7点的飞机。12点 应酬吃饭,这是为她接风洗尘的饭局,不得不来。吃饭1个小时。下午2点30分,接受两家媒体的3个半小时的漫长采访、拍照。应媒体的需要摆各种姿势。
晚6点到大学城,她需要20分钟的休息时间,她说脑子完全空了,之后7点30分是在工程学院的演讲。活动持续到9点半,我载着饿着肚子的李欣频在10点半 开始吃她的晚饭———青蛾排骨粥,她说粥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粥,海蜇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海蜇。晚12点回到酒店。
12日上午10点在玫瑰园接受两家媒体的采访,到西湖摆拍。12点半,她说睡觉比吃饭更重要。下午2点半去新闻频道录制节目,坐在车里车子驶上45°的高坡,她说这是她去过坡度最高的电视台。
下午5点结束录制,赶往大学城,她说饿了,到食堂打碗稀粥吧,一点青菜就好,演讲前我不能吃太多东西,要不犯困。6点,她要了张床休息半个小时。晚上7点 到9点的演讲,效果很好。短短的签售之后。晚上9点半,她坐在车上,瓢泼大雨。晚餐,等着上菜的时候她趴着睡了过去。醒来时她吃到了想念已久的土笋冻、玉米汁。喝玉米汁的时候她说,在台湾喝不到的,温润的感觉让她重新又活了回来。
她说,这样的密度虽然超负荷,但她还是享受这个过程中有趣和可爱的事,幸好遇到了好心的报社、好心的记者,感谢我这个记者兼“助手”在她签名售书时帮她翻书、做她的司机、帮她点了她最爱吃的土笋冻和玉米汁。
“我愿意用一套房子换取太空之旅”
这两天李欣频是“死了过去又活了回来”。这也印证了李欣频一直在说的“要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活,这样就不会有遗憾”。“如果你想旅行,何必要等着赚够了钱再去呢,你可以立即开始准备行囊,你可以用你写的文字换旅行的开销,你可以一边打工一边旅行……方法很多,只要你想去完成它。”这是李欣频带给我们其实都 懂但却不易兑现的道理。
一位听众在李欣频讲座后托我问她:有没有无法实现的梦想?李欣频的回答是,没有!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样的回答近乎狂妄,李欣频说因为她足够勇敢、目中无人、不怕死。
她给出的三个因素其实是一个———做自己内心的主人。也许我们的羁绊约束太多,但那些有多重要?那些有多少意义?也许我们只是在应和着别人,那么自己呢?我们总是遵从于既定的社会价值观,于是自己就没了。
李欣频举了个例子,英国有个9岁的小女孩,出了一本书,成为了作家,别人问长大了想做什么,她却回应,为什么是长大以后呢?其实想做什么与年龄无关、与限制无关。
“我们往往高估10年后能做的事,却忽略一年内能做的事,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行动?做梦的人很多圆梦的人很少,因为没有写下完成的时间,没有梦想的完成时,于是梦想永远都是‘一步之遥’,除非你从今天开始走出那一步。”李欣频说,“我的终极目标是上太空,为此我愿意卖掉我的房子。这不是梦想,我一定会在 45岁之前完成。”有多少人敢说出这样的话?她敢。
上太空如此重要?重要到用房子去换取?她回应———你不愿意上太空吗?她甚至每天晚上冥想自己在太空里:体验失重的状态;举起相机拍下在外太空里看到的自己生存的环境……那是全新的一种体验。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过”
40岁游历40多个国家,一年中一半时间旅行一半工作……李欣频除了看似传奇的旅行经历和生活态度外,其实最值得学习的是她的“管理时间”,她会给自己的每一天写下计划表格,来福州之前她让我把所有的行程安排列给她,包括应酬、吃饭。她每天早上7点醒来,7点到9点是严格的写作时间,即便她在福州安排了如此高密度的采访活动。和她约好的采访时间她从不迟到,在福建工程学院的讲座因为设备原因推迟了5分钟,她坐不住了,说她无法容忍等待时间……于是我相信 “45岁前上太空”不是她开给自己的“空头支票”。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活,这样的每一天就没有遗憾,即便我明天就要死去,也不再有畏惧,人的畏惧源于他有许多梦想没有实现”,行动派李欣频用这样的态度过她的每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