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火烧圆明园僧格林沁圆明园巴夏礼武侠通州 |
分类: 宇林【观影】 |
百部爱国电影展在上小学时就开始看了,在这些电影里,《火烧圆明园》算是彩色片中规模较为宏大的了,当时看的时候,只是当作爱国电影欣赏而已,对其中的历史人物的诠释并无太多理解,只是对那场惟一的打斗场面十分感兴趣,几乎每次学校包场这部电影都只是看到僧格林沁打完巴夏礼就了事,然后第二天上早读前向同学们展示僧王的“英雄风采”,当年只是可怜了几个同班的小胖子,他们被我们当作巴夏礼来欺侮,呵呵~
高中时看了高阳的一些小说,对于那段历史有了兴趣,由于《火烧圆明园》的导演李翰祥在台湾和高阳交厚,所以电影中的历史观多数还是受其小说影响的,影片里的一些细节也有些高阳特色,延续了《垂帘听政》的风格。
关于通州谈判,历史书中大致都是这样表述: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向北京进发,朝廷派怡亲王载垣为代表,与英军谈判,英方参赞巴夏礼等坚持要进京面北递国书,但又不肯向皇帝下跪,所以谈判破裂,载垣指使僧格林沁掳了英方代表,结果英军大举进攻,这才有了咸丰避难热河,英法联军火烧圆园。
对于怎样掳了巴夏礼等人,书中并无确切记载,电影中的解释比较有新意,看起来也比较刺激,那个演僧王的演员不知道叫什么,只是觉得那种不屑的表情颇有些英雄风采,尤其是武打场面,很像当年港版中的武侠片,让童年的心里着实过了把瘾,觉得历史人物也可以这样演绎啊,下面略把台词描述一下。
巴夏礼:那个蒙古人就是被我们打败了的败军之将,他怎么有诚意来议和呢?
僧王:巴夏礼参赞,请你说话客气一点!不客气又怎么样呢?
巴夏礼:呵呵呵,你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做“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不客气又怎么样呢?
僧王大怒。
葛罗:不要冲动!科尔沁亲王,希望你能原谅巴夏礼先生的话!
僧王:当然,因为我们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两国交锋,不斩来使”,否则的话,我早送这位巴夏礼先生回老家去了!
巴夏礼:(拍案)你不配!
僧王:(亦拍案而起,欲怒)
议和大臣:(提醒)王爷!(劝解)巴夏礼先生!
僧王:(又释然坐下)大江大浪我经得多了,用不着拍桌子吓唬耗子!老实讲,宰了你,等于捻死一只臭虫,没有什么配不配的!
巴夏礼:(奸笑)当然了,你过的江浪太大了,三千骑兵只剩下七个人了,你是个伟大的刽子手!
僧王大怒,抄起烟灰缸向巴夏礼掷去,巴夏礼躲过,英方一代表掏枪,大学士桂良拿烟缸将对方的枪打掉,局面僵持不下。
一队清兵持枪进入:别动!
僧王:葛罗先生,请你带着你的随员暂时退出去,我要和这位巴夏礼先生较量较量!请!
葛罗等法国代表退出。
僧王摘掉帽子,准备脱官服。
载垣:(劝解)王爷,王爷。
桂良:科尔沁亲王,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啊!
僧王:巴夏礼,今天我要跟你较量较量,你要是把我摔倒了,别说带两千人进京,带两万人也由你!要是摔不倒我,你就不必巴夏礼了,我就扒下你的皮!
巴夏礼:你!
僧王:来啊,给他件褡裢,别让他说咱爷们儿欺侮他!
池塘边,僧王连摔巴夏礼数跤,最后将其举过头顶,抛到池塘中。
僧王:好吧,你们要进京面圣,那我就成全了你!来人啊,把这个妈了巴子的巴夏礼,连同他的随员巴夏外,里里外外全都给我押到北京去!
影片中的布库摔跤场面把僧王刻画得蛮帅,记得当时有个电视剧叫做《神跤甄三》,把这种摔跤技术升华了一下,僧王最后把对方举过头顶摔下,一般是要致对方于死地的方法,但他还是留了活口,把巴夏礼扔到了池塘里。
僧格林沁戎马一生,也是传奇一生,最后死捻军手里,身首异处,许多演义小说里,还有捻军英雄与僧格林沁麦田大战三百回合的场面,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往往都比较注重谋略,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事例,相对要少了一些,尤其是沉重的近代史,历史人物很少有像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传说,影片大概也是弥补这个不足吧!
一时记起,聊以为趣。
2005-8-12首发于天涯社区
前一篇:徜徉于橄榄的“余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