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分类: 关注健康 |
摘要:通过剖析我国国民健康现状及健康发展趋势,呈现现阶段我国健康管理认识的误区;分析我国目前开展健康管理的特点、及现阶段健康管理工作的难点,并对今后我国健康管理工作发展的重点进行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现状
1.我国国民健康危险因素及我国的健康管理现状
1.1.肥胖人群比例上升且趋势年轻化,小学、中学的小胖墩人数见长。营养过剩、缺少运动、经不起挫折。
1.2.各类传染性疾病有抬头趋势。新增传染性疾病威胁社会人群。
1.2.1.我国的HIA感染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令人担忧;
1.2.2.结核感染死灰复燃,各类结核感染患者居世界第二;
1.2.3.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世界的1/3,造成经济损失达1000亿。
1.3.社会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养老问题、健康问题困扰社会。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亿;65岁以上人口近1亿,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且因各类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存在而使这类疾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1.3.1.癌症死亡人数每年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且发病趋势在上升;
1.3.2.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死亡人数达300万,以上两项造成直接经济负担达数千亿;
1.3.3.糖尿病患病人数达4000多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1.3.4.各类高血压病人达1.5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
1.3.5.就业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精神、心理负担日益加大,各类心理疾患人数大增;
1.3.6.因吸烟致病经济损失达5600亿,是烟草税收的3.5倍,因吸烟导致疾病最终死亡人数是其他疾病死亡人数的2-3倍。
1.4.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狂饮暴食,生活无节制,体力透支,不重视身体的健康危险信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导致突然发病不及抢救的报道屡见不鲜。近年来企业高端人士、白领人士、文艺界知名人士有不少因潜在、不引为注意的健康危险因素突然爆发离世,令人心痛!
1.5.盲目进补导致祸端。人民的生活好了,手中有了钱,开始在某些舆论宣传的引导下给自己买补品。因为只是跟随宣传导向走,所以人们并不知道自己该补什么,结果不该吃的吃了,不该补的补了,而该吃的没有吃,该补的却没有补,引发不该产生的后果。
2.发达国家的健康管理及我国健康管理的特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应用现代健康管理理念来提升员工的健康素质和工作能力,被称为是朝阳产业。90%的人群与个体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使医疗费用降低到原有的10%;而未参加健康管理人群的医疗费用则上升了90%。WHO的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可通过预防保健避免或有效控制。
2.1.健康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人们对什么是健康不明白,决大多数人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对自己体内潜在的发病危险因素不了解、不认识。健康管理机构市场误区多,多数的健康管理机构以赢利为目的。
2.2.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调控、管理、约束健康管理行业的市场行为,使之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序发展,导致我国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不规范。
2.3.健康管理的学术层面混乱,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支持,民众的健康管理缺乏正确引导。
2.4.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市场准入资格不明了,资质认证不统一。
3.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的难点
3.1.国民健康管理意识的差异,健康认识程度的差异,是我国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难点之一。身体有病时治病砸锅卖铁不心痛;若引导其参加健康管理,进行一定健康投资则心痛如割肉,大处不算小处算,弄不明白防范于未然的道理。
3.2.我国的国民健康管理缺乏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更缺乏舆论导向对健康管理的正确宣传,缺乏对健康信息的有效传递。相反各类保健品的宣传广告则因有可观收益而充斥各类媒体,误导民众的正确保健意识。
3.3.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匮乏,全国此类人员缺口达200万以上。已存在的部分健康管理服务人员医疗基础理论欠缺,起点低,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有效承担民众的健康管理重任。
4.我国健康管理今后的发展重点
4.1.尽快出台我国的《健康管理法》及相关政策、法规;逐步进行健康管理师从业资格的国家认证,保证健康管理的规范化,防止健康管理服务行业一哄而上,误导民众。
4.2.健康管理需要进行有组织的学术研究、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要造就、培养复合型的专家和管理人才,以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健康管理服务事业。
4.3.健康信息需要大众传媒的宣传、支持、传播,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引导民众健康管理事业确保健康、正确发展。
4.4.健康管理市场资源需要整合,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存在要符合国家健康管理整体扩展需求,要具有符合市场准入要求的管理能力与服务要素。
4.5.我国的健康管理应着重于一级预防的大力开展,将预防保健的重点放在社区、家庭、个人;放在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亚临床人群。
4.5.1.健康管理应强调人性化、个体化。健康管理者既是管理服务人员又应是服务对象可信赖的知心朋友。世界上没有健康信息完全相同的人,百人百态、千人千姿。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滞后发达国家几十年是坏事,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服务对象实施个体化的、科学的、高技术含量的、具有连续性的规范管理服务,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事业,一定会走出自己的健康管理之路;
4.5.2.社区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去处,占据、发展社区的健康宣传领域,传播健康信息,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应该是今后我国健康管理人员的重要服务阵地;
4.5.3.患有常见病、慢性非传染性病而不能住院的人、老年人、需要定期调理、监护的人,这些人群都是健康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健康干预管理的重点对象。对这类人员的服务要着重于康复治疗的指导和防止疾病再复发的预防、监控指导;
4.5.4.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而不规律的白领、亚健康人群;高科技、高技术含量工作易患“办公室综合症”人群;特殊职业人群;需要养生保健的人群,这些也都是健康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