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意为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这三个“礼”字各有各的含义,第一个“礼”字指的就是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第二个“礼”字指的是规矩、规则;第三个“礼”是指政治法律制度。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帮,向来讲究礼。礼教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将礼与仪连用始于《诗经》。郭沫若先生说:“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礼制。”从文献记载看,《通典》上说:“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不过最为学者所公认的说法,还是礼起于三代而备于周朝。
但是无论文明礼仪起源于何时,礼仪作为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需要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经过制度式的宣扬和人们自觉的实践,不仅可以让一个国家几千年的文明之花灿烂盛放,而且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总体素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