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学民国风格描写的段子
(2008-07-04 17:55:14)
标签:
段子民国杂谈 |
分类: 慢梳妆前且碎语 |
深冬了,却不冷,只街口的风刮得厉害,塑料袋、棍子、枯叶儿转着飞。风糙得人脸发痛,路上的行人也都紧绷着脸,像见了谁的暴行敢怒不敢言似的。空气沉闷,低重,只卖豆腐的眼巴巴地盯着行人,咽着唾沫,眼睛晶亮,翠灰的布襟胸前花了一片,袖口也油乎乎的。
太阳太冷了,朦胧的,像个点红的太师饼,让人看了,毫不畏惧,是个小家子的穷人,涩缩着,真是寒酸。都快过年了,周围的一切连点响动都没有,让人气闷。
阳台上堆着几个花钵子,盆景倒是有些可看,蓊蓊郁郁的,树冠长在睡佛一样的躯干上,形成一个S形,有几分隐逸的趣味。只是看了周围几盆蔫了的灰头土脸的花和长在盆中的杂草,这味儿便去了几分。最奇怪的是种着的玫瑰,让人见了不免多看上几眼。几朵已败了,一朵正开着。那败了的,像迟暮的美人脸上的腮红。那开着的,花枝高高的,红红的,像让人脱了鞋爬上去才能摘着似的。风一吹,几根少的可怜的叶子自不必说,单那些花儿,像病美人咳嗽似的,一颤一颤的,花边也轻微地摆动。让人相信即使是像小姐朱唇的那一朵,不久也是要谢了的。
这是偶当年学民国风格描写的段子,现在看来比较喜欢加红的那一节。尤其是最后一句“让人相信即使是像小姐朱唇的那一朵,不久也是要谢了的”,这大概是对所有人青春的谶语吧。
后一篇:很久很久以前写过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