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清词吴藻浣溪纱 |
分类: 中国最美丽的词 |
吴藻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
欲哭不成翻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枉自说聪明。
公元1821的杭州仁和县城,道光皇帝刚刚登基,城根下,两个老媪,正剥蚕豆唠嗑着。一个揣着簸箕,不紧不慢。一个从旁帮手,声音不大,絮絮叨叨。说着,说着,声音停了,其中一位突然清了清嗓子,凑近了另一位的脸,试探地说:“老婆子,你可知道这城里吴员外家里?”那揣着簸箕的老媪立刻顿住了手,说:“知道,怎么不知道?他家绸缎生意做的响当当的,咱们进他屋子,只怕会摸到半夜都摸不出来呢。”
发话的老媪压低声音说:“那你可知道他家那闺女?” 揣着簸箕的老媪回答:“当然也知道,听说都二十二的老姑娘了,还没嫁人。听说那小模样长得俊俏,又还习得几个字,仗着她家有钱,父母又宠爱,上门说亲的媒人啊,没哪个不被赶走的。她家眼界高,挑来挑去都挑成愁了。” 那帮手又故作神秘地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回可嫁出去啦。” 揣着簸箕的老媪惊奇地问:“哪家小子敢要她?”帮手说:“是做五金生意的黄大德。” 揣着簸箕的老媪听了,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总算嫁出去了!就不知道人家可有福消受没有。”
一年后,还是这个仁和县城的墙角,还是这两个老妪,还是在这里絮絮叨叨。一个说:“你听说了黄家的那个媳妇儿,就是吴家的那个老姑娘,嫁了人还天天跟一群书生混在一起吟什么诗,还拜了一个男的做老师,她家大德天天在外面做生意,也不管束管束。”另一个说:“这还不算什么啦,听说她一个女人家,还跟一群大男人去逛窑子,啧啧,黄家娶了这样的媳妇儿,还有什么好说。”
九年之后的仁和县城,场景是一个中户人家的后门口,人物是两个已婚多年的中年妇人,一个依在门口,正和另外一个说着家长里短的一些事儿。依在门柱上的说:“前个儿听说黄家那儿子得了一场急病死了,嫁他的那吴家的女的在湖边上筑了一个宅子,天天念经诵佛去了。”另一个忙接茬:“可不是,不守妇道,成天写什么诗啊、词啊的,又没生下什么一男半女,能做什么?”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从世人眼里看待的吴藻的一生,少时才高命蹇,无觅良匹,嫁人后以诗会友,以脱寂寞,丧夫后青灯礼佛,寂寥一生。我常常想,吴藻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出这首词。一盏枯灯,反显得室内更加昏暗,灯明明灭灭的。一素衣妇人,面目尚还秀丽,却流露出与灯一样枯寂的神色,仿佛树叶落尽后的枝干,正在执着一支笔缓缓写着,“一卷离骚一卷经”。
既然想皈依佛门,每日应看只看那些经卷,但在她的枕边还放着一卷《离骚》,她不时拿出来翻阅,虽然已经谙熟在心。每次读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她还是觉得自己的内心有一丝动荡,想起自己的一生是否应该后悔。从她成婚到丧夫,正好十年,这十年来,他从来不懂她,就像她从来不懂他。
本来他们就不是一路的人,她是才压须眉,冰雪聪明的一代才女,而他是只会拨弄算盘算计着如何才能收入更多,让家产更加殷实富足的小商人。她等待的来娶她的,是一个同样才高八斗,貌比潘安的才子,但上天待她太薄,她终究没有遇到,等来的只是他来迎娶她。
他知道自己的夫人家境富裕,更兼才貌双全,是多少男人修了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是多少才子夜夜思慕的佳偶玉人。他也很想珍惜她,爱她。可惜,他发现他完全不懂她,不懂得她的那些诗词,不懂她的愁眉不展。但他至少能够做到一点,就是给她以自己的宽容,容忍她和一些书生吟诗作对,相互赠答,容忍她和他们外出交游,容忍她拜一个叫陈文述的男人为师。
可惜,他只能守候了她十年。十年之后,她才大梦初醒,才知道那时候她的夫君为她遮挡多少风雨,使她能一直在自己的温香里做诗词的好梦。听着雨打芭蕉的秋声,她才渐渐知道那十年自己的多么幸福,但那时候她以为自己只有痛苦,难觅知音,所托非人的痛苦。那时她从来没有懂得他的痛苦、承担和包容,甚至也从来没有试图去理解他,懂他。
回首自己过去的十年,她觉得自己欲哭无泪,只能笑,笑自己的傻,笑自己的笨。人人都说自己很聪明,可是只有她自己觉得,他们都说错了,自己其实笨得可以。那个时候,她埋怨他完全不懂得诗文,不懂她写的每一句诗,每天只忙着他的五金生意,全身上下充满了一股铜臭味,是个迂阔的小商人。却不知道,她的那些风花雪月、月下花前的诗词,都是因为他的铜臭味才得以做得长久,而他在外面终日奔波劳顿,是多么劳累,面对多少事情和压力,回到家里还要面对完全不理解他,终日沉醉在自己的诗词世界里的妻子。这样的妻子,也许他是真的无福消受。或者,他娶一个平凡的女子会更加幸福。为什么那时自己就从来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现在的她再感伤也没有用,她真的希望她自己笨一点,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一点。笨一点,她也许就会像普通的女孩子那样慢慢喜欢上他,爱上自己的丈夫;不多愁善感一点,她现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万般苦乐在心头,懊悔不已。她只有每日诵念经卷,来平和自己的心情,在南湖边守着一大片梅林,与日终老。
那时候,她不懂他。等她想回头的时候,他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