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丰”
(2018-12-02 12:53:38)
标签:
心脏起搏器老头。探视熊猫 |
分类: 随笔 |
做手术这种大事,一般应该由自己决定,这需要你自己有能力决定,这样风险自担,当然听医生的,听家人的这种情况多,我哭过以后,清醒了,未来不想成为“雪”,这个基调是肯定的,做手术,不仅仅是求生,也是再求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什么事情摊上了就应该积极面对,首先要在心理上有纠错的能力。眼泪救不了你,眼泪只能帮助你排解一些内在毒素。
未来的日子,我就泡在五路口一个大型图书馆里边,求证做什么手术,用什么材质,担什么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任何时候选择比什么都重要,所谓命运就是你一次次的选择,和历史进程中的被动选择组成,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选择什么样的手术,不只是医生的选择,也是我个人的选择。哭干眼泪的我,突然间,不再脆弱了,这个变化被病房里的熊猫奶奶点赞,熊猫奶奶,是她长期睡眠不足,老是黑眼圈,我们偷得给她取的外号,其实她才56岁,我本文叫她“丰”。我们当时都没有留名字。
“丰”的长相也变形了,就一个老太太样子,肥胖,头发稀疏,肌肉松弛,体型一笼统。根本看不出她年轻时的样子,需要看她孩子,才能分辨出一些遗传迹象。
她那时好像是病窦综合征,心脏装了一个“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她的心脏自己不会自主跳动了,需要机器带动,这样的日子肯定是提心吊胆的日子,所以她定期住院调试是必然的。
奇怪的是我们有相同经历,我们都有在贫困边远的农村,做妇产工作的经历,不同的是,我十几年,她比我在农村时间更长,她说她当初是积极分子,主动要求到边远地区工作,她父母是省城人,她一个人去农村工作,后来结婚,对象是当兵人,这样他们的孩子出生,由父母抚养,她们一家几口人都是异地,直到父母老年,生活不能自理,她才调动回来,但在农村由于病种单一,条件有限,也就是处理简单的疾病,手术也就是上环取环,人流,平产接生,没有机会进职称,提高业务水平,调回城里,没有医院接收,所以,她回城进了工厂,每天焊接,抱四十多斤重量的零件到机床上焊接,加上年龄也大了,常常力不从心,最后在机床边晕倒,才知道心脏出了问题,跳不了了。
她老公当兵转业,是一名武警,他们和孩子几乎没有怎么在一块生活,所以对孩子愧疚,生病后,不想打扰孩子,孩子常常周末来探视一下,更多照顾都是这个老头。
心脏病一般都是随时随地都会出幺蛾子,所以,晚上一般要求病人家属陪护,到晚上查完房,家属一般是打地铺,那天一个病床空了,“丰”心疼老头,就像护士求情,让她老头在床上休息一晚上,护士不敢答应,她就说,老头60多岁了,肯定不让你们为难,来了病人我们主动撤换,那副祈怜怜的表情我至今还记起。
“丰”是我敬佩之人,她无论遇到什么际遇,都没有抱怨过谁,一直默默承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