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容则乃大

(2017-05-13 22:56:29)
标签:

老年失智

陌生人

抑郁症。妄想。

分类: 小超的涂鸦
题目写下,感觉题目有点大,驾驭不了,不过跑跑题,没有什么不好,早晨起床,就有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心烦意乱,想诉苦,我说吃饭,完了再说,原来还是说她婆婆,婆婆80多岁,公公去世后,来到她家,虽然胃口好,起居还自如,但有些怪异行为,让她受不了,比如一个人不敢在卧室睡,要和她睡,四点多五点,就喊她起床做饭,她饿了,家里所有的卧室,都弄的脏不兮兮,随地吐痰,说她一下,还说,拉大便也有可能,你也会老,她问我,这是不是专门整她?其实,这也是一种失智,人常说,老一遍,小一遍,她现在智商退到6,7 岁的样子。

人老了,其实不怕死,最怕失能,失智,这样不但自己不体面,儿女也受不了。那”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笑看死亡“,真的是少有人才能够达到愿景。

记得她说过,婆婆也是农村精致女人,给她带孩子任劳任怨,当初她是相亲认识结婚,没有多少感情,全凭婆婆对她特别的情,才让她死心塌地,如今怎么会变成这样?这其实是一种病,在农村往往老年夫妻,先走了一个,后一个老人过度悲伤,马上就失智了。关心老人,也要从心开始,尽管代沟严重,无法达到效果,但一切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想,去做。这样老人或许情绪会好一些。


谁家家里遇到这种情况,日子肯定是一盘散沙。对这样的老人,又是心痛又是忧愁,更是无法面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年轻时大脑存在的垃圾太多,没有及时清零。有太多的郁闷,生活的际遇差,到晚年容易失智,所以老年失智,预防是关键,除了自己及早注意,还要儿女从父母需求和被需求的角度,多关心父母。,一旦发生一点点迹象,选择治疗。



关于老年失智的知识普及如下:
2012年4月11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失智症:公共卫生的优先要务》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罹患失智症人口预估将增加近一倍,达到六千五百七十万人。到2050年,失智症患者人数可能是2012年三千五百六十万人的三倍有余。由世卫组织和国际阿兹海默氏症协会公布,报告中估计现在治疗与照护失智症的费用,一年要花掉六千零四十亿美元。[3]

2012年10月,研究人员发现,在进食中易选快餐,忽视食物中的脂肪胆固醇含量,例如扬州炒饭等,超过世卫建议的每日胆固醇摄取量。脑神经专科医生指如市民胆固醇轻微超标,至年老时患血管性失智症风险高常人五成。

临床表现/失智症 编辑

记忆力

大多数首先被家属、熟人发觉近事记忆力的缺失,例如健忘,借故逃避或厌弃别人的发问, 关于最近发生的事物,常虚构故事来填补记忆力的缺损空隙。晚期则远事记忆力亦受损。 

注意力

早期会出现记忆力分散,例如对著窗口失神发楞很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干扰而分神, 或是只能盯牢单件事情,而无法轻易地将记忆力转移到其他的刺激上。 

定向力

早期即困难于抽象的时间观念,晚期则逐渐丧失具体的地、物、人等定向力。 

外观衣着

除了额叶萎缩的患者于早期显得脏乱之外,大多于晚期才发生疏忽个人卫生、外表及生活上的自我照顾。 

构图能力

早期即显出描绘或模仿线条图画的困难。且Alzheimer病患者较之于水脑症的患者所描绘的更困难。 

语言能力

早期即呈现语言内容的贫乏、唠叨、说话重复或绕圈子、刻板化等,逐渐地出现语意的整合及理解减退 ,念错人、物的名字。晚期则出现语音回响、刻板的语调、字句停顿、认字不能,或失语症等。

计算力及抽象思考

于早期皆有缺失。

判断力及知觉力

于早期即降低或扭曲,而容易误解事物,产生疑心或妄念。

情绪

依照病因的不同,呈现有欣快感、易激动或冷漠无情等。约有25至30%患者产生忧郁的症状。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智能障碍的困扰之下,生活颇感 不便,而变得孤立与退缩、寂寞、依赖、幼稚、固执、刻板与自卑。也不能接纳外界环境的变化,及适应新鲜、陌生的人事地物。反之,夜晚人静、光 线昏暗的时候,因为感官的刺激减少,患者对于周遭的人事物捉摸不清,混 淆潦乱而容易产生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心态,而产生了缺乏安全感、疑心恐惧、无理取闹、妄想、幻觉、错觉、失眠等的精神状态。外界 环境的刺激太多、太少皆同样会引起心理、行为及思考等精神失控的状态。

意识

早期可能是清晰的,然而其进展过程当中,意识是呈波动状的变化, 此变化也受外界环境对感官认知功能的刺激所影响。有些患者不一定整日乖 顺退缩于屋内一隅,却是漫无目的地在外地游荡乱闯,而不知如何返家。 

失智症患者也常伴随忧郁症,最好由专业医疗人员诊断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抛荒的无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