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谈情说爱
(2017-02-11 18:54:05)
标签:
元宵节情人节贾宝玉林黛玉 |
分类: 随笔 |
元宵节是中国人的情人节!灯会,烟花,秧歌,再下一点雪,所谓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是情人幽会的绝版场景,可惜咱不在年龄段了。过去大约八九个元宵节我都是在医院渡过,医院里只放烟花没劲。今年的元宵节分外寒冷,所以我在家看《红楼梦》没有去复诊。“红楼梦”里的元宵节描写真的是太丰盛,各种灯,各种场景,就不一一细说,我还是想说情和爱!
记得我第一次看《红楼梦》,大约十四岁,当初其实什么都不懂,只看宝黛钗的爱情故事,特别是那一个“掉包计”那边宝玉和宝钗成亲,这边,黛玉焚烧诗稿,哭着喊:宝玉,宝玉,你好,,,,。我就跟着哭,那时认为,这好的后面,肯定是:你好狠!片面认为这种局面是贾宝玉的过,他脚蹬两只船。大约在高考完,又看了一遍”红楼梦“感觉不一样了,除了对宝黛爱情悲剧有几分看法外,对薛宝钗这个竞争对手感到憎恨,分明是耍手腕,不平等竞争,还有表面上关心黛玉,假惺惺。实际上横刀夺爱,那时对宝玉宝玉,你好,,,。后面的省略号理解为宝玉,你好傻!大约在我三十岁待产,又看了一遍《红楼梦》,这次没有看得太深,但基本不恨薛宝钗了,这次感到王夫人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真正黑手,她一贯对黛玉不友好,源于她和黛玉妈妈就不友好,她本身才能不足,城府又深,长相也一般般,嫉妒心强,黛玉妈妈看不起她。她心有旧恨,再加上黛玉身体差,性格不入流,做媳妇标准不够,所以我那时对:宝玉宝玉,你好,,,。后面的省略号理解为宝玉,你好无奈!你做不了你的主。直到50岁,再看《红楼梦》大不一样了,感到黛玉死是最好的结果,她和宝玉永远不可能成,世俗之恶,她奈何不了,那时不行,现在也不行,她是诗人,有一颗孤傲的心,有高洁的灵魂,率直的性格,浑身充满灵气,不失仙气,贾宝玉配不上她。她脱俗,潇洒,贾宝玉至少一只脚还在世俗里,后来虽然做了和尚为僧人,但他和宝钗圆房,居然还有一个孩子。他难以脱俗。《红楼梦》的确是一部奇书,什么年龄段读,都有不同的感觉,特别是五十岁后读,更能够体会到《红楼梦》其实是一部中国的百科全书。人情人性,经济政治,美食,穿戴,言行,举止,无不在其中,其中的滋味,什么时间体味,都是原汁原味,中国味!我想:黛玉最后的宝玉,宝玉,你好!没有省略号,完全是祝福!正应了她”葬花吟“里的两句: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关于黛玉之死,美国细菌学家兼作家杜博有一本畅销书《白色瘟疫》,提到黛玉之死,肺结核病。国内也有黛玉之死于”肺结核“一说,黛玉之死基本是疾病加情伤。黛玉究竟死于什么?金陵十二衩中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有人猜测,曹雪芹原版,黛玉是上吊死的。也有儿童心理学家研究黛玉的成长经历,发现从小缺乏母爱,形成孤傲,不合群,情绪反应大,冷漠等不良性格。再加上进入贾府没有安全感,环境造就抑郁特质。从黛玉的吃药看,她常吃人参养荣丸,可见黛玉先天不足。黛玉之死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疾病的发生发展看,黛玉临终不太符合肺结核大咯血病理,但小说毕竟是小说,渲染的成分大于一切,我更倾向黛玉自杀之死。
总之,黛玉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基础,脂砚斋几乎每一次看到黛玉都要说“吾实不知黛玉心中有何丘壑”。才女,诗人林黛玉的确没有懂她的人,贾宝玉层次不够是事实。
关于《红楼梦》我没有多少资本评说,不过谈情说爱多少还凑和,元宵节,中国的情人节,咱也谈情说爱,过把嘴瘾,也算是一个有意义的元宵节吧!比起前些年在医院候诊,美翻了。
写完回头看,对贾宝玉有些偏见,感觉不大好,事实上,贾宝玉也是难得可贵的痴情男,他和黛玉是青梅竹马的纯情,在掉包计那晚,他也是受害者,那时他也病了,神志不清楚,就是现在的心理疾病。林妹妹走了,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怆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