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姨姐女儿大姐耳塞江西财经大学教育 |
分类: 我与女儿的生活 |
昨天,大姐送外女上大学返津,听声音我知道她在电话那边流泪了,这泪伴着她成功的喜悦,也包涵着她短暂离别女儿一个学期的不舍。我很理解她此刻的心情,但还是不由自主的跟着有很多伤感和感慨。
大姐应该是成功的母亲,她大女儿医大毕业,目前在市里医院工作,生活比较美满。二女儿今年又考取了重点大学。此时,对于去江西财经上大学的女儿,她更多的表现都是依依不舍,内心有牵挂也有失落。大姐40岁时,才怀上了老二,为此她丢掉了工作(被厂子除名)。她多年的含辛茹苦,使得俩个女儿都已优异的成绩考取大学,而她自己开办的小工厂也是干的很有起色。
对于小外女去江西财经上大学之事,我只知道他们家争论了很久。孩子自己坚持主张不报考天津学校,想到外面锤炼一番。而大人们的意愿总是徒劳的建议,这也许是现代孩子们的通病,他们有主见有思想特想去外面探索。总认为固守在小圈子里太龌龊。外女远去求学也让我的女儿依依不舍了好一阵子,我却认为锻炼锻炼也不错。可是看到大家都在为离别而伤心,我也就跟着改变了看法,也认为毕竟是女孩子,离家近些上大学还是能放心些。
女儿和小外女相差两岁,她们从小一起玩到大,在一起的时候非常亲切也非常交心,或许是因为我女儿有些孤单的缘顾,她和两个姨姐在一起时,总是很亲切。或许在女儿的心里,从来就没有亲戚之分,总认为她们就是她的亲姐姐。
我猜谜似的在想;这对小耳塞能有的用途:是否我女儿嫌租住的房子对着街道吵闹,影响学习,她要把耳朵塞上;是否女儿有时候,嫌弃我唠叨她?要把耳朵塞上:反正这个耳塞,看来已经是她们俩个人之间的又一次秘密。孩子嘛,终究就是孩子,有时能感觉到她们的可爱,有时也能感觉到她们总是自以为是。总认为大人不懂她们的心理,其实,她们根本就不能理解大人们给予她们的忠告与指导都是有利的。
高中的孩子,也许都有这样的逆反阶段,就全当理解她们吧!
听大姐昨天说,她从江西南昌临返津,母女作别时,一向自认坚强的外女竟然抱着她哭了,弄得大姐在机舱里不顾一切的哭的一塌糊涂,搞得大家都跟着伤感。
也许只有孩子们到了几千里之外,才会感觉到家的温暖;也许只有她们到了几千里之外,才觉得自己选择的学校有点远;也许只有他们到了很遥远的地方,才感觉到自己会孤独无助;也许只有她们真正的离开家和亲人,才感觉到大人们之前所说的建议都是对她们有利;也许她们认为,离开亲人们用爱追逐着她们成长背影的眼睛才会自由;也许他们认为逃避家母的束缚,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也许,孩子们长大后才认为离开父母和家乡到外求学,是个独立的锻炼机会;总之她们终于长大了,很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去探索生活,这就使她们对本市一些也不错的大学,总是不屑一顾。
是的,离开父母与亲人爱的包围圈,她们能学会自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承受与坚强,学会适应和忍耐,从而使自己得到锻炼。她们苦读寒窗12载,终于有了比高中阶段轻松一点的生活空间,此刻她们一定感觉轻松了一些。
但是,日后她们也会明白,求学的道路还是漫长而艰苦的,还是需要再接再厉去争取的。面对当今遍地都是大学生竞争场所的世界,对于她们而言,大学校园只是进去继续深造和学习的,大学生活只是她们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开端而已。我忠心的希望外女能尽快适应那里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空间,能以优异的成绩争做大学校园的胜利者。
不过我不同外女的面,还是想说句实话,通过她远去读书,我的心里非常触动,很不希望两年后自己的女儿去那么远的外地求学。虽说我从不娇宠她,但是我非常不希望有大姐目前的状态----牵挂与思念伴随也很伤感,更何况还怕孩子不适应去南方。
也许两年后,女儿能如愿的考取她理想的学校,也许女儿两年后高中毕业,也会作出如此的选择,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两头两眼泪汪汪。如真是那样,真希望我们能更坚强。
随着屡屡银丝出现在我的鬓角,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老了许多,唯一欣慰的是女儿却在渐渐的长大。只希望女儿将来梦想实现,生活毅力比我更坚强。
更期盼她一直带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努力,最终实现她的理想。
不管两年后,任何结果与抉择,总之,我的幸福就是她快乐如愿。
今年,已经长大的小姐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