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阴谋论

标签:
云计算saaspaasiaasit |
分类: InformationTechnology:IT |
最近“云计算”一下子成了大热门,网络上各种关于“云计算”的文章和报道层出不穷。但这个词到底是啥意思,估计很多人已经看得是云里雾里了。作为一个自封的观察员,那我就试着来说一说这个“云计算”,也试着揭开一下“云计算”的背后倒底是怎么一回事。
先说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取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16082.html?wtp=tt)
而我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两层的概念(如下图),一层是商业层面,一层就是作为技术本身。而作为商业层面,我认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所谓“云”中的服务。当用户需要时,就可以借助网络以一种以租代买的方式进行获取。
如果这么来看“云计算”,那么这种服务是否利用了“云计算”的技术,我觉得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或者说最终用户其实并不会很实际的感受到,“云计算”技术也只是一种噱头而已。
那哪些业务可以归为“云计算”呢,我想应该可以把握两个特征:
1、以前是以产品化(软件或硬件)提供,未来以一种服务的形式提供;
2、服务是一般是按照时间周期租赁的,不涉及产权转移,租赁期结束,服务自动停止;
如此看来,未来的“云计算”目前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如下图,参考了大多数关于形式的分析,略有调整)
概念讲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说明白。那再来看看“云计算”的背后倒底藏着一个什么样的“限谋”。
现在所有的厂商都在鼓吹服务化是一种趋势。难道真是因为投入少,见效快,保护资源吗?我觉得还是另有企图。为什么这么说,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
不知大家知不知移动的彩铃(CRBT)和悦铃服务。当时最先兴起的其实是悦铃服务,就是手机被叫用户听到的音乐,但后来这项服务SP和运营商都不推了,保留到现在而且仍在持续赚钱的是彩铃服务,也就是主叫用户听到的音乐。为什么不推悦铃而推彩铃,其实核心的区别就是一个其实是产品,一个是服务。产品可以通过红外,蓝牙,MMS进行传播,让SP和运营商基本赚不到什么钱,而服务却谁也拿不走,用户需要的时候只好乖乖付费。同时,由于彩铃的边际成本(增加一个新用户增加的成本)极低,发展越多的用户,利润也就越多。所以彩铃自然也就成为运营商的重点推广的摇钱树业务了。
另外,我觉得运营商和SP在宣传彩铃时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就是“下载”。似乎彩铃是一个真实的东西跑到你的手机,其实明白人一想就知道,其实只是在系统上改个参数而已。运营商这时候并没有刻意告诉用户你不是买了一个东西,而只是买了一个服务,可能在一定程序上也有助于这个服务的推广吧。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服务比产品更容易实现利益最大化,更加可控,所以我想这才是企业共同在推这一波浪潮的真正“阴谋”吧。
想想看,如果一个公司用了一年的在线CRM,数据一旦进入运营商的数据库。第二年你是用还是不用呢??我想如果这家公司还没有发展到足够大时,一定还是会乖乖用的。只要用低价或其他手段让你上来了,就不怕你下去了。即使你以后公司成长了,不想再用了,平台运营商也还可以靠数据导出,项目定制或高级软件销售等传统服务获得更高的利润补偿。这等好事,还有谁不想去做呢?
当然了,在中国把自己公司的数据交给其他公司还是有很大障碍的,中国发展“云服务”,我看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