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驰Discovery3zero新款高档书架箱初印象

标签:
金驰音箱英国声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先上几张Discovery 3zero在家里的开箱图。虽然每只音箱很重,但由于摆放设计合理,单人就可以操作,将它从包装纸箱内拖出、安装好。
喇叭到家后只初步煲了二三十个小时,没到厂家建议的168小时,但是想简单说下。也就是国外烧友喜欢说的initial impression(初印象)。
有一点很重要,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个“缺点”,当然肯定也会有不少烧友喜欢这点——DISCOVERY
3zero是一对很敏感、透明、对前端反映很敏锐、并且不美化的箱子。从它的无染优化箱体也可以看出,厂家和很多英国厂家不同,并不追求“英国声味道”,而是以透明无染准确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际试过搭配后,很容易察觉,它搭配不同的音源、放大器,出来的差别十分明显。它不会去对声音进行一致化的美化(添加某种一致倾向的味道),或者糊弄缩小前端之间的差异。
所以它对音源、放大器、线材的反映,可说是十分敏锐的。是一对很敏感、敏锐的音箱。
从放大环节看,确实独立的后级(最好达到200瓦以上)能驱动出DISCOVERY优质的低频——这里的优质指的是下潜好、质感好、速度快、干净不浑,而不是指真的大箱子那种低频。我感觉DISCOVERY的设计还是追求低频的“质”,而不是能量膨胀(但是会妥协清晰度)的感觉。
我用YE
AUDIO的ZERO胆前级+DL-200后级(200瓦),感觉能搭配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声音了,中频的饱满度、活生感,低频的“质量”,都可以了。
DISCOVERY
3zero的灵敏度标示89分贝,确实,如果不考虑其等压低音系统,主要考虑中高频,几十瓦功率就行。我用英国的LFD合并机(典型的六七十瓦英国机)、源自英国的AURA合并机,中高频都很不错了,问题只是低频的下潜和力度搞不好,导致整体声音平衡度偏高。而且,每换一台功放,DISCOVERY都出完全不同的音色,给人一种“照妖镜”之感。
如果搭配胆机呢?比如我手头的意大利VIVA合并机。音色很有特点,被音箱展示得十分清晰,但是低频的速度和质感有妥协的感觉。我个人觉得它搭配低档胆机那是没法听的,VIVA这种中档合并机也就是“能听、有特色”,用胆机搭配要很满意的话,得更上一个档次、十分花钱才成。
初步说一个判断:对比我去年年中用过的丹拿新信心20顶级书架箱(也是厂家配备了原配脚架的书架箱),DISCOVERY
3zero更贵,也确实表现力更准确、更敏感、更透明、给出的音响画面更直接而具质感。
但是它照妖镜一般的特质对搭配、前端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考虑拥有她的买家事先要想好的一点。
我想单独拎出高频说一下。DISCOVERY
3zero的高音单元是软球顶,负责5000赫兹以上,厂家给出的指标是-2分贝延伸到3万赫兹。这个指标不算十分顶班,但我觉得实际听下来很棒。这个高音单元的声音很细致、空气感好、氛围感好,而且不刺激(不是说永远不会刺激但刺激的机会很低),音色也十分中性,染色极低。
和平时一般听惯的HI-FI音箱的高频相比,金驰这个软高音的性能表现还是很突出的,素质优势明显。我将音箱归还后,回去听原先日常的两对英国音箱,都顿觉高频延伸和极高频细节缺乏了不少。老实说,最为怀念它的地方,就是出色的高频段表现。

它采用的“等压低音系统”也值得补充一下(见下图,是两个低音单元面对面相扣):注意Discovery 3zero虽然有高音、7寸中低音、两个7寸组成的等压低音,但并非三分频,而是一个2.5分频。换言之等压低音的两个7寸单元是补充和加强500赫兹以下低音的,而不是低音信号仅由它负责。这是三分频和2.5分频的区别。
这种结构设计得不理想的话就容易出现低频过量或浑浊,因为低频段信号是不止一个单元在响。但实际上Discovery 3zero的低频是非常干净的,速度快、瞬态好,同时下潜也很深。这应该就是归功于等压系统的独特设计,使得较小的箱体能发出很深的低频。
这种设计是1950年代由一位美国科学家Harry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