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417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2020-06-07 13:05:41)
标签:

合并放大器

天琴

高文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故事的起源是到硬总家里帮他选功放。选择的2个对象都是来自瑞士的高档合并机——上面的是高文Telos 590NextGen2,近期好评颇多的一台每声道输出215瓦的合并机,下面的是天琴Orpheus出品的Absolute合并机,功率稍小,每声道输出160瓦。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音源是Aurender ACS-10音乐服务器,USB输出到意大利AQUA La Voce S3解码器。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搭配的喇叭是日本Eclipse的旗舰大号子弹头TD712加原厂低音炮一对。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不得不承认,在硬总家环境的对比试听,让我产生了一种“一时瑜亮”的难以取舍的感觉。两台机器明显表现出了各有优点的特质,似乎没有哪个能很明显地压倒和取代另一方。

两台瑞士机让我有一种犹如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感觉——如果一定要选择其中一台,听久之后会不会怀念另外一台的优点呢?就象娶了红玫瑰会想念白玫瑰,娶了白玫瑰会念想红玫瑰 ...... 选择一个的同时就意味者失去了另外一个的优点。选择即失去!

于是我想把两台机器都仔细听一下、玩一下。都搬回自己的家中,暂时白玫瑰和红玫瑰都同时享用一下!

两台合并机的体型和重量差别不大。从体积来说,天琴略大。注意它的操作有点特殊,输入选择是在侧面的按钮,前面的面板只有一个音量按钮(按压开关机器)。输入端和音量显示是在那个大液晶屏幕上,虽然是很传统的模拟放大器,但做出了一点现代感。面板左侧的天琴Logo开机之后是蓝色的灯光,挺漂亮。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试听中搭配的是荷兰晶彩的Arabesque Minissimo书架箱、英国Fyne Audio F502落地箱。别看晶彩的小喇叭很娇小,实际这是一对很难推好、对放大器环节要求颇高的高档小喇叭。我之前试过多台合并功放都觉得不够满意。F502落地箱为双八寸结构,反而要好推不少。

前端为Jay’s的CD转盘(菲利浦CDM4摇臂光头)和加拿大Resonessence MIRUS Pro解码。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下面是高文Telos 590NextGen2。其实去掉两侧的散热片之后实际的机壳会比天琴小一圈。最有意思的一点是——这是一台实质上不怎么发热的机器!开机几个小时之后摸机壳还是和室温差不多,所以我完全不明白这个装饰性的散热片到底是何用处。

有2点是需要考虑的:1、这是一台内置了解码线路的放大器,带有光纤、同轴、USB三个数字输入。是否需要一台这样档次的放大器内置DA?需要用家自己想。一般而言用到这个档次放大器的用家都有自己的音源。2、它只有RCA模拟输入,没有XLR。不难理解,因为高文是圈内著名的单端拥护者,不做平衡放大线路,因此即便少数高文放大器有XLR输入端,进去之后也是转单端处理的。对那些喜欢“全平衡放大”的烧友来说,GOLDMUND是不存在全平衡放大的!

另外,我发觉高文的背板布局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喇叭线接线柱的正负极距离有点儿近。假如喇叭线头子比较粗大,看上去似乎很容易要碰到了。接好喇叭线之后最好观察一下,确认喇叭线即便松动,正负也不会碰到造成短路。主要是,这个是毫无必要的,背板非常宽裕,完全可以把正负极拉远一些。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天琴or高文——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高文和天琴这两部机器,在功能上、功率数字上的差异是“明”的。高文内置了解码,水平如何呢?一会我会简单评价一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我付的钱里面有一部分是给这个解码了,而我不需要这个解码!那么是否有点点浪费呢?确实可以这么认为。高文的另外两个问题,一是只有RCA、不带平衡接口的问题,一是机器很冷、不发热的问题。固然高文的声音非常好,但是不发热,似乎有悖于很多老发烧友心里的“常理”——据我的了解,老烧里很多是信奉热就是好声的,信奉滚烫的A类是“正义”、冷冰冰的D类是“歪门邪道”。这些思维固执的老烧,会不会因为高文机器的温度而看不起它?我认为,可能的。

但是,事实上我必须特别指出一下,高文590NG2的声音是非常好的——背景黑、声底纯净透明、控制力出色、动态范围不压缩,而且音色有种洁净的特质,很吸引人,并不是那种高冷、给人距离感的“素质机”、冷美人。在大动态和小编制之间,590NG2都能表现很好,既非常细腻、精致,需要的时候也有足够的爆发力和动态范围。所以,事实已经证明,冷的、不发热的机器,是完全可以声音很好的。信奉机器必须热才会好声的理念,确实不总是正确的。

作为一台合并放大器,高文590NG2的功率超过了每声道200瓦,事实也可以听出他的驱动力和控制力很好,完全可以搭配中小落地箱,或者比较难推的书架箱(晶彩书架箱就属于这种)。就驱动力和控制力而言,高文明显在天琴之上。天琴的输出功率160瓦也不算小,但对比下来,它驱动难推喇叭的能力、对较大喇叭的控制能力,是不如高文的。天琴适合驱动那些灵敏度比较高的书架箱和中小落地,不建议用来主推比较难搞的喇叭。

当然,功放的实际驱动力和控制力并不是看数字能对比的,特别是不同厂家的机器给出的数字没有多大可比性。比如著名的大菠萝合并机,输出功率数字更大,但是否表明驱动力比高文合并机大呢?完全不是,我觉得很明显是高文590NG2的实际驱动力更大、把喇叭控制得更结实、动态更好。

不少人感兴趣而问我的一个问题是:高文590合并机的内置解码水准如何?我仔细对比和试听后,评价是:不弱于外置万元级DAC,但比起好的DAC还是存在差距。比如对比我7千美元级的MIRUS Pro解码,质感、鲜明度、细腻层次感均逊色不少。

实话说,只要用家有三万元以上的独立解码就不建议用内置DA,这是我的建议。但是,图方便的可利用其USB口接个数播玩玩,如PNA nBridge,USB输出进高文,十分方便,而且出声不错。如果是次要的听音形式,可以利用它内置的解码玩玩。主要的听音形式,则建议只把它用做纯放大器。

和高文相比,天琴合并机的魅力是颇为不同的——这是一台音色明显温暖、丰富、甚至有些胆机味道的“韵味机”。低频偏软一些,大动态的表现也偏文雅,不如高文那么干净利落速度快起伏大,但是,天琴的中高频音色泛音明显有着自己的吸引力,这也是难以否认的。最容易让人割舍不下的,就是它的这种音色魅力,所谓“丰富的乐感”。

天琴搭配晶彩Arabesque Minissimo小喇叭,应该说是我听过最为满意和好听的一次。这对小喇叭虽然体积不大,但是着实不容易搞,我搭配了几台放大器都有不够满意的地方,然而搭配天琴合并机,真的是流畅、丰富、温暖都很好了,表现出了这对韵味出色的漂亮书架箱的魅力。甚至这样搭配比高文合并机更平衡一点——搭配高文的时候低频有点更少,如果不搞低音炮的话,整体难以满意,而天琴的低音虽然偏软,但是量感反而要多一些,整体更平衡。

说到这里也就顺道提一下高文590NG2的一个主要短板或者说特点,那其实也是高文乃至很多瑞士机器的普遍现象——低音偏干净细致而能量不多。哪怕是高文的单声道后级,也一定程度上有这个倾向。曾有人说瑞士机都是低频残废,当然这是个夸张的说法,但是确实,瑞士机的低频都偏细致、质感干净、线条清爽而能量不强、量感不多。如果是需要美国风格那种低频气势和能量的,在瑞士机身上可能是难以获得满意的,包括高文590NG2,低频很细致与结实,但能量和量感也不突出。它适合那种喜欢低频能量“收一点”而不是“大鸣大放”的发烧友。低频收得非常干净甚至有种精致感,大动态的时候也有凝聚扎实的力度表现,但是没有美国机那种膨胀、鼓胀的包围烘托感和能量侵略性。这不是技术能力的问题,而完全是声音审美趣味造成的。

最后,红玫瑰和白玫瑰之间究竟做何选择呢?我细听和细想之后,个人的答案也有了——假如是需要全面一些的合并放大器,更通用、能推更多喇叭的,高文合并机还是更佳的选择。假如是需要一台合并机在不大的空间内推一对比较好推的书架箱或小落地喇叭,喜欢天琴那种音色美,那么天琴是可以考虑的,毕竟它还是比高文合并机便宜一些。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