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834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UMMest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设计耳塞

(2019-12-30 10:43:49)
标签:

um

耳塞

静电圈铁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耳塞进化论是这样的——最初有动圈耳塞,后来有动铁耳塞,动铁单元细小,因此可以一个耳塞壳内放很多构成分频,因此很快有了多单元动铁耳塞。然后出现了圈铁耳塞,一般是动圈负责中低频、动铁负责高频。再后来出现静电耳塞单元的加入,有了静电+动铁的混合设计。比如德国极致的“蓝宝石”(新出了“红宝石”)。同时也有了静电+动圈的混合设计,比如我介绍过的阿思翠Phoenix“凤凰座”。

甚至出现了静电+动铁+动圈混合设计的耳塞,如AAW Canary“金丝雀”。

现在进化树上最新的一个东西是——UM新出品的MEST,它又加入了骨传导技术,成为目前唯一的一款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技术耳塞。

UMMest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设计耳塞

这是我在CanJam Shanghai展会上第一次看到和听到MEST耳塞的实物。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耳塞单边有8单元,包括了1动圈低频+2动铁中高频+2动铁高频+2静电超高+1骨传导,但耳塞本身并不是很大。比我预想中的要小,这样也便于佩带。
 UMMest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设计耳塞

骨传导单元的加入到底有什么用处?为了说明问题,厂家特意制作了两个样品,一个包含了骨传导单元,另外一个不包含。虽然展会的环境是挺吵的,但是对比一下还是不难发现两个样品的区别。带有骨传导单元的那个MEST耳塞确实低频要可闻地更扎实和更有氛围感一些。

市面上有纯骨传导技术的耳机,是给特殊人群用的,如果正常人佩带使用,会发现只有中低频。这也就是骨传导耳机的特点。在MEST耳塞里增加这个骨传导单元的用意也正是补充低频的“实感”,提供更好的氛围。

这是展会之后我拿到的正式Sample耳塞。是个蓝色掺入红色的“杂色版”。
 UMMest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设计耳塞

UMMest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设计耳塞

MEST耳塞目前公模版就蓝色和红色两款。这是红色。 

UMMest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设计耳塞


这是纯蓝色版(耳塞包装也如图)。

UMMest静电动铁动圈骨传导混合设计耳塞

和UM之前的高档耳塞Mentor V3、Mason V3、钛势、钛极(都是纯动铁单元多路分频)相比,我觉得MEST是走了一条有些差异化的路线;这样挺好,声音上就不会和自家以前的高端产品去冲突了。

差别在哪里呢?我觉得相比起之前的几个高端纯动铁耳塞相比,MEST的声音要更偏解析,声音线条感的刻画、高频空气感和细节的呈现,要更“尽”、更为细致;应该正是为了补充低频段的氛围感,避免声音平衡过于往高处走,UM才增加了那个很具特色的“骨传导低音单元”,实际聆听来看,它的加入也确实增强了低频的氛围感和“实体感”,避免了声音过于拔高而低频无法平衡。

静电单元的加入对高频泛音的帮助是确实的。这也是我之前在极致“蓝宝石”、AAW Canary、阿思翠“凤凰座”等几款耳塞上体会到的共同优点。和动铁单元高频相比,静电高音单元的声音明显听感更“润”、更“亮骚”。其实从单纯的延伸指标上看,静电单元并没有优势,但是听感上的润泽和鲜活是颇具特色的;全频都用动铁单元的话音色的一致性会很好,但是高频缺一些能“跳”出来的鲜活感,而静电高音单元的加入,正是增加了这种“味精吊鲜”一般的亮骚感,令得高频的泛音、空气感、整体声音的活泼感都有所增加。

因此,UM的几款高端耳塞里,最象动圈般饱满而浑然一体的仍是旗舰级的Mason V3(最新一代为V3+),次旗舰Mentor V3+不象Mason那么厚重但多一些激情因素;钛合金3D打印成型的“钛”系列具有独特的饱满之中带着结实安定感的声音。最新的这个混合技术产品MEST则是UM最为细致鲜活、解析线条感出色的特色耳塞——高频焕发着静电单元的光泽感,低频则以骨传导单元+传统动圈加以补强,塑造全频带的平衡感。

现在高端耳塞卖到上万元是分分秒秒的事情,特别是技术上有卖点的产品,都趋于越卖越贵,幸好MEST的定价仍算是平实(公模不到9千)。这是一款值得关注的耳塞新品无疑。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