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2019-06-16 14:39:40)
标签:

家访

蜂巢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应邀又家访了一次小蜜蜂总的蜂巢。和之前试听的情况,变化不小,这里开贴说一下。

图为装修完成后面积为27平方米的蜂巢试听室。长边摆放,注意Vivid Audio G1喇叭的内拗角度更大了,已经超过了45度(第一次去的时候差不多是45度摆放),实话说和惯常所见到的喇叭摆放形式差异是比较大的。有些资深烧友会晓得,这是一种所谓“螺孔摆位”的做法。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注意墙角隐藏着的两个AVAA主动式低音陷井。这个也是新增加的玩意。AVAA需要插电,据介绍能改变它周围空间的空气阻尼,以极高的效能吸收低频段的驻波。具体效果后面会说。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下图是我第一次去蜂巢时拍的照,注意喇叭摆放的内拗角度明显改变了。变得更为内拗。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前端放了三种不同的器材架子。其中最关键的W20数播和解码摆了一个国内极为少见的德国Thixar家具式器材架。这个是很贵的东西。斯卡拉地升频器和Trinnov数字处理、前级摆放了便宜一些的FE。最便宜的是日本Tiglon架子,摆放了交换机、AV放大器和蓝光机。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我现在不喜欢罗里吧嗦瞎扯,简要地说两点:一、这种极度内拗的摆法在蜂巢空间里的声舞台效果。二、AVAA主动式低音陷井的实际效果。

一,我坐在皇帝位沙发上所感知到的声舞台,位于两个G1喇叭的内侧,换言之声场的宽度达不到喇叭本体,更不用说超出喇叭宽度之外了。但是,在这个两只喇叭内侧范围所给定的虚拟声舞台之上,左到右,舞台上的声像非常真实,而且最重要的接近中点范围的部分,结像非常结实、不虚。这很明显是细心调整的结果。播放单声道的音乐,结像就很实地位于中点。播放一些主奏乐器位置略偏(不位于中点)的协奏曲录音,主奏乐器会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很稳定地呈现。播放几件乐器构成的室内乐重奏,每件乐器的结像都很真实。聆听录制位置恰在中点的流行人声,人声的结像饱满和距离感都非常舒服。

声场的深度确实主人自己觉得有一点缺憾,做不到非常深。但前后一定的纵深感还是明确有的,只是限于长边摆放、座位和喇叭之间距离不是太远的局限,肯定声场深度比起短边摆放会妥协一些。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举例来说我自己家里是短边摆放的,房间面积和蜂巢差不多,但座位和喇叭之间的距离会明显远一些,听起来整个声舞台就会显得更后退和纵深感多一些。但是蜜蜂的这个长边摆位带来的横向声场及定位的精确感,我很喜欢。我甚至觉得理想状态里长边系统、短边系统都有一套是最好的,轮换着听。确实各有各的佳处。

回来说横向的声场,我觉得听交响音乐,弦乐群的漂浮感和群感都很出色。如果有稍有遗憾可能就是后排的铜管乐器,听上去还不够“深埋”。中排的木管没有问题,从结像到纵深都OK。

我听的时间不算非常久,但就试听了的音乐类型,我觉得这个极度内拗的摆放,营造的声场舞台感和结像,还是挺喜欢的。很多人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但是一旦适应了之后,我觉得会喜欢。

二、AVAA的这个主动式低音陷井,我也是第一次实际看到和体验。体验下来的结果,我觉得两个字——很好。虽然这玩意不便宜,据说2万块一只,也就是说买一对要花4万元。

它最大的好处是体积小、容易摆放,不占多少房间面积。老实说传统的吸音柱,要在蜂巢这样的房间里获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很粗大了,放在墙角其实会挺占空间的,视觉效果也不是太好(很多太太会嫌难看吧)。AVAA这个主动处理器还是比较小的,类似一个8寸的低音炮而已。

AVAA原理上只针对150赫兹以下的低频,通过改变它周围的空气阻尼,使得它所摆放的墙角位置的空气成为一个“类黑洞”,吸收掉低频的反射驻波。然而挺有意思的是,按理说只处理150赫兹以下的信号是不会影响中高频的,但实际上开启AVAA之后对声音的影响远不止于低频驻波的减少,而是整体性的。


简单说就是这样,第一,它确实能减少低频部分的驻波,听感上低频的轰隆感、低频部分多余出来的“余响”会明显减少和收干净,低频能量更为干净和控制良好,第二,它能带给整体音响画面更为内敛、控制更好的感觉。切换对比的话,关闭AVAA,会觉得整个的声音(不光是低频段)更前冲和火气更多,结像会肥大一些,声舞台的“稳定感”会差一些。开启AVAA之后,声舞台明显更收束、更控制好、更稳定,结像变得精准、稳定,整体声音中的毛躁、前冲、火气成分会明显地减少,使得整个系统的声音向更为受控、更规整、更安稳的方向变化。

我觉得AVAA并没有说谎,它确实可能处理的就是150赫兹的低频段,但是,我们可能低估了这个频段声音信号对整体音响画面造成的影响。这个频段存在驻波的话,所影响到的可能并不止于低频的轰隆驻波,而可能对全频带的声音精确性、控制感都会有连带影响。要我形象描述的话,我会觉得关闭了AVAA的声音,更年轻而热情、火气更旺健,而打开AVAA对低频驻波进行抵销后,整个的声音都变得成熟化,热情确实有点消减,但声音的稳定性、耐听性都是明显提高的。主人问我更喜欢哪个,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更喜欢打开AVAA的声音。但是,我不否认部分年轻人可能是反而更喜欢不用AVAA的声音——那样更热情、更多淳朴未凿的感觉。但是,我不年轻了,我喜欢更为控制良好、更成熟、更精准和趋于理性的声音。我个人也相信开启AVAA之后的声音,是技术上更正确的——说到底所谓的热情、甜美等等,技术角度都是各种失真造成的感觉而已,只是有人喜欢。

补充一点,虽然蜜蜂总的听音方式主要是听流媒体的,TIDAL+Qobuz,另外加一些本地资源,但是这套系统出来的声音,总体属于乐感派的,绝对不直白,而是厚润、余韵丰富、粘滞感很好,很宽松耐听。我觉得除了G1喇叭本身的特性外,那一对功率超大的AD后级也是主要原因。它的表头显示绝大多数时候的输出功率只在0.1瓦级别跳动,偶尔会到1瓦,那已经是动态很大、很吵闹的时候了。它的1000瓦功率余下的全部是余量。可以说余量多得奢侈。就像是一位举重冠军在玩弄一对10公斤的哑铃,完全是轻松感。也许就是因为有那么奢侈的余量,才使得系统出来的声音那么宽松和轻松,那么厚润。按理说系统的前端W20、Soulution都不属于那种韵味派的东西。

玩hi-fi有大功率美学、小功率美学两种。决定因素其实还是喇叭,是看喇叭特性的。蜜蜂的这套,是非常典型的大功率美学。当然,这也是因为Vivid Audio G1这对喇叭虽然灵敏度很高,但还是需要大功率去发挥,是属于这个type的。它和那种灵敏度很高的全频单元喇叭完全不是一种生物。还是这对喇叭决定了,玩大功率美学非常对路,而且,蜜蜂总预算充足,一下就来个Overkill。实际上动用1000瓦功放来推这对喇叭的可能真还是稀少的。

说明一下,这次家访之后,蜜蜂终于决定下手Titans Audio HORAE时钟了。几天之后我亲手把一台编号118的吉祥号HORAE给他送去,顺便蹭听在他的系统里HORAE带来的变化。虽然是新的HORAE,但听感还是有变化的,这里再记叙一下。

难得家访之——再探蜂巢(螺孔摆位、AVAA低音陷阱、Horae时钟)

HORAE是用10M输出接到Aurender W20数播,然后通过USB和AES线连接到Soulution解码。W20采用内部钟or外部10M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APP里即时地调整而且连音乐播放都不会中断。非常方便对比。

购买HORAE主要是因为之前jollee总拿着他的HORAE(可能是国内第一台吧)去蜂巢毒过蜜蜂。所以对HORAE会带来哪些提升,主人还是大致清楚的。对比试听的一个重点是:USB输出连接解码,和AES输出连接解码,HORAE时钟带来的提升幅度差不多吗?哪个好?另外一个衍生问题是:USB传输和AES传输,哪个声音好?现场我和蜜蜂一起也主要试图通过试听回答这么两个问题。

提供一下线材信息:蜜蜂的USB线非常高级,是德国Intona的顶级线,一万多吧,AES线不错但不算顶级,是日本Audio Revive的老旗舰,几千价位。

HORAE连到W20的时钟线,用了YE Audio的一根单晶银BNC同轴。也试用了日本TiGLON DB10纯银线。

我还是简明扼要地描述一下试听对比的一些结果:

1、无论是W20用USB还是AES接解码器,加持HORAE对声音都有正面的提升,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 ......

2、AES连接的情况下,加持HORAE时钟的提升明显更大。

这是不难理解的事情。我们知道目前的技术,如果W20采用USB和解码连接,采用的是所谓异步传输的技术,也就是说解码器端的时钟精度占了主导。解码器的时钟是Master。

然而,我们注意下,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异步。即便在USB连接的情况下,前端源还是有影响的,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USB线、W20是否加持HORAE,仍会带来明显可闻的声音差别。如果把异步理解为真正完美的异步,解码器可以“说了算”,那么,USB线就不应该影响声音,音源是否加持时钟也应该不影响声音了。但是,实际试听并不是这样。

至于AES连接的情况下,为什么W20加持时钟的影响更大,也很容易理解,因为AES也好、同轴也好,采用这些传统数字传输方式连接时,数字源设备是Master,解码器的时钟反而是Slave。AES数字传输信号、同轴数字传输信号,都是嵌入了时钟讯息的(源头的时钟讯息),W20是否加持HORAE时钟,能显著地改变数字信号里的时钟讯息精度,因此带来的声音提示,非常明显。

在AES连接的情况下,加持HORAE之后,声音的凝聚力、低频的结实、表情鲜活、声场中的空气感,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听熟了之后切回W20内部钟,差不多就是听不下去的感觉,顿感声音变糊、发乌、有一种淤泥的感觉。这种区别可以说是级别的提高。

但注意在USB连接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听熟了HORAE加持的声音之后,切回W20内部时钟,能感觉到声音的变化,但是,并非听不下去。确实,在USB连接解码的情况下,HORAE加持带来了一些提升,主要是结像力方面,但回去也还能听。

来回切换对比四种模式:1、不加钟USB传输,2、加钟USB传输,3、不加钟AES传输,4、加钟AES传输。备注一下USB和AES的线是不同的,Intona USB线要比AR的AES线明显贵出很多、高档很多。然后 ......

蜜蜂和我的意见基本一致,觉得声音最好的是:加钟的AES。其次是加钟的USB。接下来是不加钟的USB。最弱的是不加钟的AES。换言之,加不加HORAE钟,对于AES传输来说差不多是定生死的意义。不加的话,还不如USB传输。加了之后,USB加了钟也赶不上,即便是很高级的USB线。这个结论挺有意思的。

顺便说下两根线的差别。我之前没有听过这根德国Intona顶级USB,也没有听过那根日本AR的AES线。都不熟悉。但是在都加钟的情况下,来回对比了下,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我描述一下:

Intona的声音明显是高素质但直白的声音。声音的重心明显地比AES线偏高,我听出来的乐器结像都是较高的,声音明显往上面走。日本AR的AES线应该是铜线,声音重心明显放低,偏中低频。结像都下沉一些。整体中低频更饱满、圆润和扎实。试听内容里有一段钢琴三重奏,其中的大提琴Solo用AES播放就非常深沉动听,切到USB大提琴明显就不行了,音色飘上去了。整体来说,切到AES更好听,即便AES线比USB线便宜了很多,这里的好听主要指声音更安定、重心下沉、饱满、音乐表情活跃,而USB线上去则声音偏直白,素质强、猛但是不好听,音乐表情有些呆板。

一个“坏消息”是,加持了HORAE时钟之后,接下来蜜蜂总要考虑换数字线了。需要找顶级的AES线了。加持了HORAE时钟后,传统数字传输方式就显得太重要了。需要顶级的同轴线或者AES线。这根Audio Revive的AES线虽然不错,但毕竟不是顶级,而上方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看来还不小呢。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