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Reference 3A 旗舰级大书架 Reflector

标签:
reference3a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玩过了加拿大老牌监听箱品牌Reference 3A最经典的大书架MM De Capo
Be+,迎来了他家的旗舰大书架Reflector。
第一感受,一个字——重!这对喇叭非常之重,可能是我玩过的书架型喇叭里最重的了,单只34公斤。
新喇叭低频偏少,需要慢慢煲出来(我用到100小时以后低频表现越来越好)。结实无比的箱体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非常精准而聚焦精确稳固的声音。其单元和2万多元De Capo Be是一样的配置(配对更精确),所以基本音色很像我最近常听的De Capo Be,但箱体带来的音色显然是没有了,变成更为透明、透彻、中性的声音。相比之下De Capo Be则带一些常规木箱体带来的“声音味道”(表现为声音黏和慢一些)。
第一感受,一个字——重!这对喇叭非常之重,可能是我玩过的书架型喇叭里最重的了,单只34公斤。

为什么这么重呢?看它周身披挂的重甲就知道了。一方面喇叭蛮大的,比如深度达到了44.5厘米,属于“大书架”无疑,另一方面,它顶上和侧面都覆盖了厚厚的玻璃板,能不重嘛。不少顶级书架喇叭都在箱体制作上下足功夫,力争做到最佳的稳重避震效果。这对Reflector也不例外。其箱体材质、背板的材质、外部披挂的厚玻璃板,都服务于打造一个坚固无比的无谐振箱体。


喇叭的整块背板材质非常独特,是一种表面柔软光滑、而且非常之厚的特殊材质,它的厚度是不均匀的,最厚的部位达到3厘米多。注意一下最新版的MM
De Capo Be+喇叭使用了同样的背板,是它和前代De Capo Be喇叭最大的区别所在。
这种材质仅用于背板,其他几面的箱体都是硬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表面钉上厚玻璃板。

这种材质仅用于背板,其他几面的箱体都是硬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表面钉上厚玻璃板。

从表面的两个单元来看,和MM De Capo
Be+似乎是一样的。都是铍金属振膜高音单元+8英寸碳纤维盆中低音。不过作为旗舰产品,单元的挑选和配对遵循更为严格的标准。喇叭的灵敏度达92分贝,8欧姆阻抗,因此不属于难推、需要大功率的喇叭。


这个重甲小喇叭由于灵敏度高达92分贝,给一点功率就很响,我试了150-200瓦的中大功率晶体管机推并不好听,声音明显发硬。用帝瓦雷400试了下,功率设置在很小的40瓦反而明显比100瓦、200瓦好听!主要是减小了功率之后声音会进一步松弛、放开,稍带些柔化和软化,结像不像大功率时那么坚实偏硬,但适度软化后听感反而更舒服。因此这不是一对喜欢喂大功率的喇叭。中小功率的甲类机、胆机更加对路。
新喇叭低频偏少,需要慢慢煲出来(我用到100小时以后低频表现越来越好)。结实无比的箱体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非常精准而聚焦精确稳固的声音。其单元和2万多元De Capo Be是一样的配置(配对更精确),所以基本音色很像我最近常听的De Capo Be,但箱体带来的音色显然是没有了,变成更为透明、透彻、中性的声音。相比之下De Capo Be则带一些常规木箱体带来的“声音味道”(表现为声音黏和慢一些)。
无论如何,Reflector这对大书架已经初步表现出非常透明和精准的声音。结像超级精准和稳定,质感极其透明,是一对透明度极高、质感强烈、瞬态和相位准确性一流的高级书架箱无疑。
仔细查看官网介绍,我发现了一个Reflector喇叭设计上的关键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听到的声音如此透明、透彻、质感强烈。原来这对喇叭没有采用常规的分频网络,其八寸中低音单元以直耦方式连到输入的全频信号,等于是如同以全频单元的方式工作,而铍高音单元则只经过一只定制的电容(阻止中低频信号)。这种设计配合专门设计的单元,出来的声音,和一般经过分频器的情况,当然是效率更高、声音能量和速度感也保持得更佳了。可以理解为它实质是一对全频单元喇叭加了超高音。
我给Reflector找了一个合拍的新搭档——一对英国Graham
Slee的单声道小功放Proprius。小功放八欧姆输出25瓦RMS,音色纯净的同时也带点丰厚油润,适合Reflector这对高灵敏度书架的脾性。出来的声音超通透和敏锐、细节丰富、生动鲜活,也有一定的低频量感和中低厚度。比帝瓦雷设置到最小功率要更为丰厚好听。这套可以让我玩一阵了。
不到万不得已,我实在是不愿意碰胆机,在这种前提下,我觉得像Proprius这种英国声小功率晶体管机、美国First Watt、还有一些小功率纯甲类晶体管机,都是这对喇叭合适的搭配。在搭配合适时,这对喇叭出来的透明度、敏锐性、速度感、细节表现力,可以用“近乎超级”来形容,是我近期听到的喇叭里少见的。如果和Vivid Audio B1 Decade去比,我觉得Reflector的绝对透彻性、速度感要更强调和突出,而丰厚感和柔性圆滑成分则相对略少。



不到万不得已,我实在是不愿意碰胆机,在这种前提下,我觉得像Proprius这种英国声小功率晶体管机、美国First Watt、还有一些小功率纯甲类晶体管机,都是这对喇叭合适的搭配。在搭配合适时,这对喇叭出来的透明度、敏锐性、速度感、细节表现力,可以用“近乎超级”来形容,是我近期听到的喇叭里少见的。如果和Vivid Audio B1 Decade去比,我觉得Reflector的绝对透彻性、速度感要更强调和突出,而丰厚感和柔性圆滑成分则相对略少。



总的来说,这对34公斤单只的重型书架果然是水准极高,我觉得差不多和Vivid的B1D算是各有千秋了。
不过,特性方面两对喇叭截然不同:B1D需要大功率驱动(起码200瓦以上),声音更稳重柔润一点,Reflector不喜大功率,灵敏度高,驱动特性接近全频单元喇叭,喜小功率机,声音更鲜明透彻,瞬态和透明度方面可说表现顶级。全频表现都十分精准,低频不肥腻,结实向下,高频延伸也保持了优质铍高音单元的稳定、耐听。
不过,特性方面两对喇叭截然不同:B1D需要大功率驱动(起码200瓦以上),声音更稳重柔润一点,Reflector不喜大功率,灵敏度高,驱动特性接近全频单元喇叭,喜小功率机,声音更鲜明透彻,瞬态和透明度方面可说表现顶级。全频表现都十分精准,低频不肥腻,结实向下,高频延伸也保持了优质铍高音单元的稳定、耐听。
表现各种音乐类型方面,Reflector也呈现出全面性的优点,无论是古典小编制、大编制、爵士乐、流行人声,都不露破绽,表现得平均而高水准。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表现古典大编制作品时的动态起伏、复杂织体和不失真大音压的水准,如果把它作为一对全频单元喇叭去看待,属于顶级的(须知大编制是全频的天生弱项)。中小编制、室内乐重奏、人声等本就是全频单元喇叭的强项,就不多分析了。
Reference 3A
Reflector是一对不需要大功率、因而驱动成本相对较低的顶级大型书架喇叭,值得感兴趣的用家为它精心选择前端、仔细调整、并专门打造一副重型的脚架。回报会是大大的!我觉得这是一对能安心听上很久的顶级大书架,Over。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