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834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Scheu黑胶唱机系统 Cello试玩

(2015-12-30 11:24:41)
标签:

黑胶

lp

scheu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我对什么音源都持Open态度,偶尔也玩玩黑胶。先看图。一体化的唱机是德国老牌子Scheu的Cello。在厂家的产品系列里属于入门款,但德国制造,也要人民币1万多了。 

选择一体式搭配好的唱机可以省却很多搭配和调教的麻烦。这个系统装好钓鱼线、调整一下水平、转速和针压,就可以放音了,属于很方便易用的。唱臂是Rega的,唱头是Ortofon的MM唱头,亚克力的唱盘还是做工很精良的,也挺厚实。电源是独立外置的,但不是常见的国产开关电源,是一个德国牌子的小电源。唱盘底下是三个锥形的避震脚钉,可以细调高度。  

 



 

有帝瓦雷200在手,聆听黑胶变得非常简单。唱盘输出的信号线直接连到帝瓦雷背后(在配置器上将此输入口设置为“唱机输入”),在帝瓦雷的配置器中可以设置好唱头参数和RIAA曲线。聆听时用了一对Stirling LS3/5A V2小喇叭,加载SAM喇叭优化软件,在小房间里声音非常丰满动听。

 

我想特别提下听的两张黑胶盘。这张是我大学里常听的专辑:Julio Iglesias的1988年专辑Non Stop。这是当年胡里奥进军美国流行乐坛的一张重要英语专辑。1988年正好是我考入大学的日子,当年他的这个专辑和另外一张英语专辑1100 Bel Air Place,两盘磁带是我反复喜欢听的东西。后来CD和黑胶干脆逐渐全收了。  

 

保尔莫里亚乐队这张1982年出的“龙的传人”专辑也带着我的怀旧记忆。印象中这是该乐队首次改编演奏中国曲目并以之命名整张专辑。我高中时在一次中图办的进口音像制品展销会上花14块买过中图引进的该磁带。当时绝对属贵重品了。当年这种中图展销会是乐迷们的盛会,钱包掏光为止,不带剁手、无怨无悔!

于是这张黑胶也变成对我有特别纪念意义、承载着某段记忆的珍品。当然里面的音乐也是挺好听的。  

 

最近也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花在听这套黑胶上,就精选了三张不同音乐类型的大碟——除了前面介绍有特别意义的胡里奥(人声)、保尔莫力亚(轻音乐)外,卡拉扬/费拉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当然也是DG的著名录音了。

 

这套德国一体式唱机虽然不算高档货色,但也不错了,德国老牌、德国制造。我今年5月份在德国慕尼黑展上就见过Scheu的全系列唱盘,那是在Audionet展房里看到的。Audionet的老板Thomas Gessler向我大力推荐Scheu,说声音和做工都很好,也代表了德国声和工艺。下面是我翻出来当时在展房拍的图。上图是高档型号,下图应该就是我玩的Cello,不过是红色款。  



 

下图是Scheu的顶级唱盘产品了,底盘采用石材,重达50公斤。关于这个牌子,另外注意的一点就是柏林之声的听音室和听音系统里也使用它作为黑胶音源。作为柏林之声和Audionet两家德国主流厂牌都使用和认可的产品,它无疑是可靠和代表了德国声的。

 

黑胶系统最大的“不同”当然就是非常宽松和耐听、无刺激的声音。可以一直听下去而不会感到听感疲劳。相比之下数码音频系统虽然品质好的也可以作到很耐听,但对比下还是模拟系统“更耐听”一些,声音更柔、无刺激性。如果要追求很好的hi-fi性、线条感、突出的细节解析,这套黑胶不会给人太深印象。数码音频反而可以以很低的代价做到突出的锐度、细节、线条感。发烧友经常提起的所谓“模拟感”指的是宽松耐听、柔和不刺激的声音,而不是很强的“硬素质”。所以追求很强硬素质、解析、锐度、速度感的烧友,要注意这不是这个档次黑胶系统可以提供的——顶级黑胶系统可以提供,而数字音频可以在较低的价位就提供。

借助帝瓦雷的数字技术和SAM技术,推LS3/5小喇叭出来的声音很好听和丰满,特别是低频,有弹跳感、有韧劲、不散,是我觉得很好听的。帝瓦雷的用家们,确实值得玩玩黑胶,因为实在是非常方便的,而且最新版固件支持实时调整唱头参数和RIAA曲线,更增加了可玩性和便利性。边聆听时可以边调整参数,随时听到不同的声音,挺好玩的。

在没有玩过、接触过黑胶的发烧友群体里,对黑胶往往有种“神秘感”,也容易接受一些关于黑胶的神奇传说,特别是其声音多么优越、多么胜出数码音频等等,据我自己的接触和了解,在黑胶毫无神秘感的欧美发烧圈,对黑胶vs数码的问题,有更实际的看法,主流看法是“各有千秋、风味不同”,喜欢哪个都很正常;我本人也一直是觉得模拟和数码音频各有特色、各有长短,不存在谁绝对好于谁。使用便捷性上数码系统秒杀黑胶。出于破除神秘感的想法,我建议有兴趣的发烧友找机会多听听、玩玩、用用黑胶模拟系统。玩模拟声、玩数码音频,都是乐趣,品味其中的不同,也是一个乐趣所在。轻易宣扬谁压倒谁,非要决生死,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那种老是认为新不如旧的观念(数码也因此不如模拟),我个人认为体现出的“三观”是有问题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