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诗MBox流媒体播放器的试听——操控、声音、体验

标签:
播放器艾诗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艾诗的MBox流媒体播放器正式上市了,我手头拿到的已是正式品。毫不客气地搬了一台回家,最近几乎是天天在试用,CD都很少听了。很多网友在等这个播放器的听感和我的评价,本文就讲这个问题。
先不说声音,在这里要赞一下它极其直观、简便的操控方式。我觉得MBox这部机器不是为那些喜欢“折腾”的发烧友所设计的,但却是那些希望流媒体播放尽量简便、傻瓜式的人所设计的。艾诗的设计师王工是一个年纪比我大的人,绝不是什么新潮青年,而算是一个稳重成熟的中年人了,站在他的角度,他所设计出的这台播放器,操控方式可以说“老派”,完全Old
School,一点也不炫、不新潮,比如没有用如今很潮的App,而是采用一个遥控器。遥控器?大概很多人一听这个东西就觉得古董了,但是这个采用触摸屏的遥控器,实际用起来却非常“实用”,简直不用教、不用看说明书,自己摸一下就全会了。
这个遥控器,可能不少人会认为是MBox的弱点,但也有人会认为是它的亮点。我觉得,很多有一点年纪、对电脑数码产品的操控不是太熟悉和适应的人,很可能喜欢这个遥控器——因为它直观、方便、无需学习。是,它提供的功能不是很丰富,但最实用的东西,它都有了。
这是一个Old
School、但非常Practical的遥控器。就我个人而言,对这个遥控器是——越用越喜欢!虽然它有缺点——后面会谈及——但我依然喜欢这个超级实用的东西。
上图是这个遥控器打开后的主菜单。上下两排,共8个功能按钮。
上排最左侧,是文件夹浏览的按钮,点击后就会进去MBox所连接的音乐资源。MBox可以插U盘、接移动硬盘、接NAS(网线),一共有2个USB口可以接移动硬盘或U盘,有一个网线口接NAS。接上存储设备后,MBox会自动辨认出其中的音乐资源并在遥控器上显示出来。如果文件夹中有CD封套,则自动显示。如果没有CD封套,则不显示。或者CD封套图在下一层文件夹中,也不显示,只显示文件夹的名称。
比如下图中,有4张专辑直接显示了CD封套,后面的4个以蓝色文件夹的形式显示,因为每个文件夹里面均含有不止一张专辑,要点击进入文件夹之后,才会显示专辑的封面。
国内很多发烧友是以Cue+整轨的形式来保存音乐的。MBox完美支持Cue,如图,进入一个文件夹后,显示出封套和封底的图,以及Cue文件的符号。播放或加入Playlist的方式是:手指长按Cue符号,自动弹出“立即播放”和“加到列表”两个框供选择。
如果手指轻点封套图标,则图会放大为全屏显示。在全屏显示模式下,封面或封底的每行字都能看清。
如果不是Cue+整轨的保存方式,而是分轨的音乐,那么长按专辑的文件夹(有图的话等于长按封面图),也会弹出“立即播放”和“加到列表”的选择框,很方便地开始播放或加入Playlist。
加载Cue后,自动进入显示出专辑中每个Track的页面,如图。在播放时,点击任一行音轨,都立即开始播放该轨。播放时有蓝色进度条显示出播放的进度。比如图中正在播放第6轨。
红色主菜单的上排第二个图标,显示的是MBox主机和遥控器的连接方式——是用一对一的Wi-Fi方式连接的。开机后自动连接。第三个按钮为遥控器的开关,长按可以关闭遥控器。之后可以依靠主机上的三个钮来进行播放、停止、进曲和后退的操作,关闭遥控器之前已经设定的播放列表会自动按序播放下去。上排最右边的图标是遥控器亮度的按钮(1-10十级),图中显示的5为中等的亮度。我个人的经验是,选择1就够了,最省电,在家庭环境中已有足够亮度。
主菜单下排最左边的图标,是Playlist的按钮,点击可以查看当前的播放列表。第二个图标00:11显示的是当前音轨的播放时间。长按此图标可以进入“播放控制模式”(见上图),显示出正在播放的专辑封面、当前音轨的播放时间和进度等,页面上提供了播放、暂停、进曲、后退、循环播放控制等功能钮。主菜单下排第三个图标显示遥控器的电量。这个遥控器采用USB口充电的方式,包装里附送了一个很小的充电器。下排最右边的图标显示的是遥控器在没有操作时自动暗屏的时间,如果希望省电,选择15秒即可。
MBox可以满足CD碟和音轨双修的烧友:只要给它连接一个USB口的CD-Rom光驱,就可播放CD,非常方便。所以它背后的两个USB口,可以一个接光驱,用于播放CD,另一个接移动硬盘。不过更多的接口,厂家暂时不会去搞了。这是一个以免折腾、使用便利为设计意图的机器,目的是提供一个方便的一体机方案。
耳机俱乐部论坛Vineland版主送我一个台湾LITEON(建兴)的USB光驱,见下图。我把它连上艾诗Mbox尝试听碟。CD碟放入后会自动开始播放,靠MBox的遥控器可以选轨。双修就如此简单。至于声音,我必须说,和MBox播放音轨非常接近,难以分辨,声音特点相同。这套MBox+CD-Rom出来的声音,和很多CD机相比,声音都会更加松弛、耐听,可以说丝毫不冲,而且凝聚性仍保持很好。我可以说比它声音冲、不如它耐听的CD机,在万元之内,很多。唯一的小问题是光驱在工作时会发出轻微的机械噪声,不象CD机那么安静。当然,只有在音乐的安静片段才能听到光驱的转动声。
MBox上次王工带来工程样机时,我就初步听过,此次再听,和上次简单试听时的感受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台声音非常模拟感的播放器,毫无很多人常和PC系统联系起来的冷感、硬感、紧张感、压迫感。声底也并不过厚,比如它没有欧博R8播放器带给我的那种浑厚感、加厚感,也并未强调和突出中频,去制造出饱满的厚声感。它的声音具有很好的清晰度和自然度,但这种清晰度和柔顺耐听宽松的特质很好地糅为一体。可以连续聆听很久而不造成任何疲劳或压迫感。
MBox的声音使我联想起多年前玩磁带的岁月。我觉得其声音有一种类似模拟磁带的质感。当然它的信噪比、不失真动态范围、频宽和解析力都要远好于磁带,但它声音的质感,确实令我回想起磁带的声音。
MBox的目前发现的缺点,必须提一下。就是遥控器虽然还可以,但彩色饱和度、分辨率,显然是不可能和iPad、iPhone或三星智能手机相比的。从显示效果看,只能说一般,可以满足播放音乐的需求,但不“高大上”。遥控器提供的功能虽然实用性很强,但是“丰富”没法算,比如和AURALiC开发的Lightning
DS相比,功能丰富性就少多了。
遥控器和主机之间是一对一的Wi-Fi方式,要注意主机必须安装附带的天线,否则会影响接收效果。另外遥控器的位置和主机之间最好没有阻隔,主机也不要深藏在柜子深处,更不要放在金属柜子里,否则可能影响Wi-Fi接收,造成操作反应慢甚至掉线。我在几天的试用中,非常偶尔地掉线过一两次。询问厂家,得知主要的因素还是现在的办公室和家庭环境都充斥着多个Wi-Fi信号,这些信号会彼此干扰,造成断线的可能。不过一旦发生掉线,很简单,只要关闭遥控器,等待10秒钟后重新开启,一般就会很快连上。我们知道在家里通过Wi-Fi上网,也经常发生掉线的情况,所以这里也不能苛求MBox的Wi-Fi永不掉线了。假如是周围环境里就一个Wi-Fi信号的情况,不存在干扰,那么Wi-Fi就会非常稳定了。
MBox是有内置SSD硬盘的,不大,厂家放了一些试音用的音轨,魔鬼颤音、蔡琴之类,大家可以听听,有兴趣的也可以比比内置SSD和外接移动硬盘的播放效果差异。
下面说说我把MBox放在上海安润听音室里的试听系统:MBox(RCA模拟输出)、德国Audionet前后级(也是RCA连接)、飞星Classic
30喇叭。声音效果满意!我喜欢它类似模拟磁带般的声音质感、非常干净、自然、柔和的声底。对刘流媒体播放来说最难做好的耐听度和安定感完全媲美中档CD机。聆听时我故意把音量开到偏大,这样也不吵耳,依然保持可以让人一直愉悦地听下去的耐听性——这说明声音中的失真度、不和谐成分是极低的。
这是一套功放6万多元、喇叭3万元的系统,但在这个系统里,我觉得MBox不成为“短板”,出来声音很协调,失真度低,也丝毫不“粗”。要说声音方面的弱项,它的结像没有那种“针尖”感——整体上它的声音还是走宽松路线的,不是非常紧密结实针尖的风格——我估计一些发烧友会认为它的声音不够“Hi-Fi”,不够强调一些Hi-Fi元素。不过MBox的声音同样也不是走“韵味路线”的,我前面提过,它没有刻意加厚中频、没有明显的音色加暖。比如聆听人声,口型并没有过大、人声并未前突。简言之,MBox的声音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自然、质感、干净。注意这里的前面两项“自然”“质感”都是磁带和黑胶等模拟媒体更容易做好的,第三项“干净”则是数码媒体更容易做好的。但在MBox身上,这三项都做得很好而且融为一体。这是它声音上的长处。
聆听的资源很简单地放在一个1T的东芝移动硬盘里。播放音乐时,黄色背景光衬托下的跳动着的Vu表头,可能也有人喜欢。不同牌号的移动硬盘和U盘,稳定性和读取数据的速度会存在一些差异,我建议大家尽量用优质、高速的移动硬盘。
MBox播放器使用的解码芯片是美国德州仪器的1792A(字母A后缀代表最新改进版),据厂家说支持直解DSD码,包括也支持ISO镜像文件加载。播放DSD格式文件时,面板左侧的DSD指示灯点亮。这些指示灯很直观地告诉我们播放音轨的码率,我觉得还是个实用的功能——MBox的指示灯、显示屏都很“大个”,坐得较远也能看清。
DSD音轨的播放效果声音很柔,愈加地耐听,但电平比PCM音轨要低一些,需要把功放的音量开得较大。
MBox播放音乐最好听的还是人声、弦乐、铜管乐器、拨弦乐器的声音。播放电子乐等我觉得不算出彩。它重播人声、弦乐、铜管、拨弦乐器等,特别能播出那种带点“毛茸茸”的质感,这是我前面反复所说“磁带般质感”的关键。数码音频经常播出来的乐器声音太“光滑”,清晰度一流但不够耐听,那种“光溜溜”的质感,听起来也不真实,而从磁带玩过来的烧友,就会知道那种好听的模拟质感,其实是一种不光滑的、有点涩涩、毛茸茸的感觉。MBox播放出来的声音,有这种感觉。
这种带点毛茸茸的质感其实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声音刻意加厚则会影响),所以MBox的声音在具有这种质感的同时,还是保持得很清晰。当然,它不是那种追求绝对清晰、锐利、强调线条感的声音。我认为如果是走那种路子,则不可能做出这种磁带般的声音质感。
和MBox播放器接触下来,我不得不说,虽然这并非一台理想中的流媒体播放器,仍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模拟输出口只有RCA没有平衡XLR、数字输出口只有同轴没有AES/EBU、遥控器的分辨率和色彩不象平板电脑那么理想,但瑕不掩瑜,MBox超级便利的、无需折腾和学习的使用方式、优秀的模拟感十足的声音表现,已经使我有点“离不开它”了。原本天天听CD的我,近期竟然天天在听各种音轨。我个人虽然主要听CD碟,流媒体音轨只是补充性的音乐欣赏方式,但是象MBox这样的一台播放器,还是打动了我。它已经正式进入我个人的器材清单(家里自留了一台),我也乐于向所有需要欣赏流媒体音轨的发烧友推荐这款产品——只要你接受它不折腾的、易学易用的遥控器操控方式。
MBox价格不能说很平易,定价9800元。很多人已经问我:它声音比得上万元级CD机吗?事实是,现在CD机已经很少了,而且越来越少,万元级的CD机声音也是风格各异的,但我可以说,它的音色、模拟感、耐听性、声音的自然度、声音的安定感,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万元级CD机的平均水准。当然这是在16/44.1K的CD规格平台上说的,如果是播放高码率音轨,技术上它就完全可以比CD机更好。
从声音上说,最会喜欢它的人,是那种喜欢声音尽量柔软、自然而然、丝毫不冲、高度耐听、具模拟感、质感好的人群,最可能不喜欢它的人,是那些希望声音锐利、结像针尖、前冲、坚硬、力度突出的人。对声音的口味和审美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MBox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但它会对一些“知音”构成很强的吸引力,因为目前市场上没有一个播放器的声音有它那么“模拟味”。在这方面,可以说MBox独一无二。
MBox也是第一台——国内肯定是第一,国外是不是待考——采用英特尔的CPU中央处理器的音频播放器。因为这个英特尔公司也很关注这个产品,王工曾携带MBox产品到北京参加英特尔公司的交流会。在交流会上MBox引起了英特尔公司人士的很大关注。我不是技术人士,因此音频播放器使用Intel芯片也好,常见的ARM芯片也好,我没有技术方面的感觉;但是从MBox这款产品的实际使用和声音来看,我认为艾诗王工的选择方案,或许是很明智的。
(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