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胆耳放:德国Audio Valve RKV iii 意大利RudiStor RP8.1

标签:
胆机耳放it |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
总的来说我玩胆机不多,但近几个月却有机会接触了不少胆机耳放,比如德国Earmax的小胆机、德国Audio
Valve Eartube II。近日又在听两台胆机:德国Audio Valve RKV III、意大利RudiStor
RP8.1,在这里简单说说后面两台的情况。
下面是德国Audio Valve的大型耳放RKV。此机已经出到第3代了,Mark
III机型。机型硕大,比不少功放还大。当然,它也确实可以推喇叭,背后有喇叭接线柱,所以某种程度可以视为耳放/功放合体。当然其最大输出功率只有5瓦多,算是个小功率的胆机功放,只能推高灵敏度的喇叭。
RKV
III每声道四个PCL805电子管,而且最大特点是高低阻通吃,大家看前面板的两个钮:左边的OTL -
IMP切换钮,如果推动的是高阻耳机,那么应设置在OTL模式,如果是中低阻耳机,那么应该设置在IMP模式,然后旋转第2个钮到合适的阻抗位置(8-16-32-64-128五档)。实际试下来它确实做到了通吃,高低阻耳机都能应付好。我们知道前代RKV
II耳放,在驱动低阻耳机时,必须搭配一个阻抗适配器,而RKV
III显然把这个阻抗适配器做到耳放内部去了,所以无需阻抗适配器了。
同厂的Eartube耳放则是一个更适合中低阻耳机的耳放,推动低阻耳机效果好于高阻——虽然它也能插高阻耳机。总的来说Eartube和RKV是两个不同的电路设计,而内置了阻抗变换的RKV
III显然比起第2代产品来,使用更方便。
接口方面,RKV III有着5路RCA输入、2路XLR输入。一对XLR前级输出、1对RCA直通输出。还有一对喇叭输出口。
机器有银色版和国内烧友熟悉的“黑金版”。我发觉很明显的一点是国内烧友都青睐黑金版,所以国内都是黑金RKV、黑金Eartube。我手头的也是“黑金”。
鲁迪RP8.1胆机耳放,严格说是一个胆石混血的放大器,并不新,但我自从几年前评点过其前身RP7之后,就没有再提过这个产品,期间也有不少发烧友询问我RP8.1的情况,这里算是还债吧。
RP8.1是鲁迪目前出品的唯一胆机耳放(定制产品RP2000不算)。它的设计是所谓E-OTL,也就是胆石混血的结构,结合了胆机的音色和晶体管机的适应性。耳机口有两个,高阻、低阻各一,所以也算是一个通吃型的耳放。接口方面,有一对RCA输入、一对前级RCA输出、一对直通RCA输出。
RP8.1叠放在RKV Mark
III上,可以看见RKV Mark
III要大得多。输出功率方面,和用管方面,也确实是RKV更“大”,机内八个电子管,最大输出功率5.8瓦(220欧负载、THD
1%时)。RP8.1用四个电子管,最大输出功率是900毫瓦(当然对于耳放足够了)。
RKV Mark
III和RP8.1这两台耳放,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而且甚至可说代表了“两极”,两种完全不同的音响审美。我很早就写过RKV(当时是第2代产品),当时听它驱动K701耳机,得到的效果使我蛮震撼的,觉得是以前没有听到过的K701表现;我很早也写过RP7,用的标题是蛮煽情的“毒碰毒、谁更毒?”,那是RP8.1的前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d8cv.html
。
总的来说,RKV所代表的,是厚重的声底、浓密而有重量感的声音,庞大的动态感,同时保持着胆机的圆润柔顺,特别是机器热身以后,音色相当顺滑,没有棱角。RP7/8代表的,则是柔润、文雅、飘逸的美妙音色。RKV的力气明显更大,声音规模和厚重感突出,而RP7/8则代表了意大利人的美声概念,不讲力气、不突出动态,而以独特的音色美吸引人。三段平衡方面,RKV明显偏下盘,声音沉稳,低频有很好的重量感和实体感,而鲁迪RP8.1则重心略靠上,有一种轻盈飘逸感,低频没有那么印象深刻,但中高频的音色很美。
从RKV
III和RP8.1的声音差异,可以感受到厚重严肃的德国声、柔美优雅的意大利声之间的审美差异。我发觉意大利派的器材,往往不强调声音的动态、力度,特别是低频力度不突出,而更强调中高频的优美和泛音表现。大家可以举举哪个意大利的hi-fi器材有结实有力的低频?记忆中貌似没有。
德国器材一般而言声音“严肃”和“方正”一些,中高频不那么讲究优美和优雅。往往音色很正,而且很多是素质优良的。不论是耳放里的Audio
Valve
RKV或Violectric,还是hi-fi器材里的Burmester、Audionet,都可以感受到这些德国式的优点。
要注意一点:RP8.1并不是说动态很小、不能播交响了。我用它听交响,觉得也很好听,特别是弦乐群的音色很好听,而且它的声场很Open,有种开放感,丝毫不局促。比起RKV来,它的总体结像稍微往后靠一些,声音性格内敛一些,没有压迫感,长时间很耐听。低频稍软,力度不突出但质感良好。它不强调动态起落的力度,声音不“猛”,始终以一种带着温柔美感的方式来诠释音乐,包括交响。RKV
III的声音则要更“重”,整体结像稍前压一些,大动态的时候力度感更突出,起落鲜明,如果是喜欢追求力度和动态过瘾的烧友,会觉得它的声音更“爽”。
RKV和RP7/8的对比和评判,我记得在07左右的一次上海安润聚会上,就专门讨论过这个话题。结果完全取决于发烧友的审美观。有喜欢RP7的飘逸柔美的(当时还没有RP8),也有喜欢RKV的动态力度的(当时是Mark
II)。都有,人数记得差不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牵涉到审美观的问题,很难有终极答案。当然,从纯粹的输出功率看,肯定是RKV
Mark III大,甚至备有喇叭输出,能推一些高灵敏度的喇叭。推HD800、T1等一些难推的耳机,也是RKV
III表现更好。鲁迪的RP8.1比起前代产品RP7、RP8来,声音少了一些浓郁,多了一些通透感,我觉得还是更适合K601、K701、HD600、HD650、DT880、T70、T90等不算特别难推的经典中价位耳机。铁三角、天龙、歌德的低阻耳机也都没有问题。
人声表现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耳放的特性,在这里,注意RKV III或者RP8.1都不是那种突出中频、突出人声、把人声拉得很近的机器,但人声表现都可圈可点。RKV III的人声饱满、浑圆、音色端正、中气十足,RP8.1的人声则音色柔润、泛音优美。注意人声好绝不等于人声的频段很突出、拉近,搞成血盆大口。人声好是指人声频段能完整、饱满、质感细腻地播放。事实上我们知道人声的频宽并不大,并不像小提琴、钢琴那样有超过1万赫兹的高频泛音,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其实是平衡感、质感。这两台胆机耳放在这方面都可取得很好的分数。
其实Audio Valve的两个产品Eartube和RKV也是存在风格差异的。上面是Eartube II,下面是RKV III。可以看到RKV III更宽大一点,主要是更深,但两机重量差不多,都是10公斤左右。两机都有喇叭接线柱,能推高灵敏度喇叭。声音方面特性有差别,用的管子也不同。Eartube擅长低阻耳机(没有阻抗匹配器),RKV则内置阻抗匹配电路,高低通吃。Eartube声音稍轻盈,RKV声音更厚重。
由于RKV III和Eartube
II都有喇叭输出口,可以推喇叭,我实际尝试了用它们推英国Epos
EL10书架喇叭,觉得都不错。当然音量要开到比较大(在我的十几平方听音室里开到下午3点位置),但一般10多平方的小听音室完全可以用了。注意Epos
EL10的灵敏度是89分贝,我还是建议用它们搭配灵敏度在90分贝以上的高灵敏度喇叭。当然像Epos这样在小房间里也完全可以了。
还有不少网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德国Earmax小胆机,和RP8.1或者RKV比的话,优势弱势在哪里?这里一并回答:我觉得Earmax是一个比较精致、小家碧玉的耳放,不长于声音规模、声场宏大,而长于声音的精致感、细致感、胆机的独有韵味。它有韵味、同时有很好透明度、线条细腻,是其长处,没有国产低档胆机的粗声、浆糊声。弱点是相对来说声音不够“大”,包括声场、动态,都不大。推力也不大,特别是Earmax
Pro,推力有限,不适合驱动难推的耳机。它是一个音量不宏大、但音色细腻优雅的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而RKV那种,比较像适合唱瓦格纳歌剧的“英雄男高音”了。
小巧精致的Earmax耳放,是一个很好玩、值得把玩的作品,但声音方面的优缺点,用家还是自己把握。
总结起来看最近接触的几个胆机耳放:德国的Earmax小耳放、Audio Valve的Eartube ii及RKV iii耳放,还有意大利RudiStor RP8.1耳放,各有韵味和特色,大致汇报给大家,供耳机烧友们考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