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145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耳机贵到一定程度之后,价格和表现无关,只是因贵而贵

(2014-03-12 18:41:17)
标签:

it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耳机的“贵”,多年前有索尼的R10和Qualia 010,这俩都是2万多元的东西。之后有铁三角包覆真皮的L3000,卖1万5。静电耳机Stax的Omega和007也一直是超万元的东西。铁三角W2002和AKG K1000之类,在产时卖价并不很贵,是停产后被炒上万元的,不算厂家的定价贵,比如K1000停产时最后一批的零售价格也就是5千左右。

 

再后来就是森海HD800掀起的万元耳机潮,似乎耳机厂家不做个万元级的产品就不够江湖身份了。于是歌德出PS1000、拜亚出T1、AKG出K812。德国极致从ED7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异常的策略,不管声音如何,定价总之要贵,必须五位数,用料总之要名贵而奇特(各种稀罕金属、皮革和木料)。ED10上市时登上了2万台阶,最新的限量555只的ED5居然又爬了一格,登上3万台阶。

此外还有美国Audeze LCD3,还有美国Abyss AB1266,等等,都是站在五位数的贵价耳机。Abyss还上3万了。有用家吗?当然有!据我所知这些贵价耳机全有用家,并不是挂个价格卖不出去的东西。

现在哪个耳机厂家若还按以前的“老标准”推出个四五千元的耳机,也许,认真设计了,声音还很好,但说白了,这种行为纯粹找死。这种价位的耳机一看就不名贵、不高档,属于次旗舰的身份,而在中国这个市场上,次旗舰就是跑出来映衬红花的牺牲品,就是主角面前伴舞的龙套。不管是其实很有实力的次旗舰——比如拜亚T90——还是没有太多实力和卖点、凑型号为主的次旗舰——比如森海HD700——最终的下场是一样的。绝对地Hopeless。四五千价位能卖的hi-fi耳机,有,比如典型的RS1,但这是因为它背后的历史和时间凝结而成的经典地位。如果是新推出的四五千价位的耳机,准没戏。

 

然而,明眼人应该可以看出一点了——耳机贵到一定程度后,就和声音没多大关系了,只是因贵而贵,是因为厂家想贵,所以搞出个贵的东西。

在hifi圈内,我们知道传统的做法是“以声论价”,这是一个老套的、传统的一贯做法,也就是说一件hifi器材的价格,是它的实际声音表现决定的,声音越好,越可以卖得贵。但放到现在的五位数耳机身上,我认为不合用了。现在的贵族耳机们,不是以声论价的,是因为想贵、想拼贵,才贵。其价格1万也好、2万也好、3万也好,也许以后有四五万的,都和声音没有什么关系了。就声音而论,1万的耳机,到头了,再上去,是卖材料、卖概念、卖土豪、卖名贵。卖这也好那也好,声音就这样了。

其实土豪的玩法,早在价格12万人民币的大奥时代(说20万那是骗人的啊),就已经搞过了。但那是偶而为之的,绝不象现在各个厂家在批量制造贵族耳机。贵族偶尔出一个,有价值,批量制造,就成问题了。

 

耳机发烧友,和其他领域的发烧友一样,经常有新烧、退烧的。据我了解,不少人退烧,是因为听过了最好的耳机,之后觉得“耳机发烧就这么回事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退烧理由——品尝过最好的,觉得也就这样了,选择退烧,完事。不仅在耳机领域,其他所有领域都有这种情况。其实不论是烧什么,如果慢慢烧,维持一个兴趣,可以烧很久,而假如一下子就接触到了“最好的”,然后感觉也就这样嘛,很可能下一步就退烧了。就人性而言,维持一个好奇心,有时是很好的,使人有不断去探索的积极性,而假如一下子到头了,下一步没上升空间了,很可能就是兴趣都消失了。现在的有些“贵族耳机”,我觉得是蛮适合让人退烧的!

就耳机发烧而言,我个人觉得如果仅指声音,万元级别的那几个经典耳机,可以说是到头了——这是目前人类能掌握的耳机制造技术,所能达到的声音极限了。耳机听音没什么好神化的!耳机毕竟就是耳机,耳机能发出的声音、能还原出的声音,也就这样了。有些人喜欢夸张、神化,高档耳机如何如何超越现场、100%还原现场、比现场还伟大,等等,都是放屁。虽然从人性角度看我理解这种出于爱好者的情绪化的夸张,但,实质仍是放屁。

那么现在出现的那些2万、3万的耳机,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贵的耳机,玩的是什么呢?就无非是限量的概念、特别而名贵的材料、超前的概念等。这些能带来声音方面的突破吗?

当然,未来我们一定会迎来耳机重放的新一轮技术革新和声音品质的提高,但第一,没那么快,第二,那和名贵材料、玩弄概念,没有关系。我希望看到“以声论价”理念在hi-fi耳机领域内的回归。

 

补充说明一点,写这个小文,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些超贵的东西,尤其是超贵的耳机。耳机发烧,我算早期玩家吧,我也很早就看透它的“天花板”。耳机听音说穿了就这么回事情了。真有米、有房间,玩喇叭去,花样多得多、声音的变化多得多、还原现场方面比耳机好得多。耳机发烧,就这样了,我个人觉得不适合在耳机发烧上搞极致、搞贵族化。没必要。可能说回去还是我一贯的Enough is enough主义的思维吧。耳塞发烧就更局限了,更没必要搞极致、搞贵族化了。螺蛳壳里搞大排场、搞贵族排头?搞土豪?其实蛮怪的。

耳机听音、耳机发烧,Practical一些,够就用好,这是我个人倾向的。虽然安润有卖一些贵族化的耳机,但我个人不鼓吹、不宣扬、不炒作去买这些东西。

 

最后补充一点,也是我以前反复说过几次的——如果主要听的音乐类型并不对器材构成“挑战”,那么根本无须很贵的器材,包括耳机在内,根本无须很贵的耳机。

最具“挑战性”的音乐,是那些大编制、大场面的音乐,比如大型交响、某些电影原声。假如不听那些东西,主要就听听流行歌曲、配器不复杂的纯音乐,根本没必要搞很贵价的耳机系统、耳塞系统。贵并不等于声音就必然更好。合理地配置一套中档的耳机系统,足够欣赏音乐了。耳机没什么好炫耀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说说个人想法罢了,不可能改变任何人的固有想法。贵价的东西还是必然有人会买,该买的还是要买,因为买的自有买的理由。这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论坛上大家各自说说想法罢了,不会改变什么。两个字——自便。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